[实用新型]组合式透水型生态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8680.4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1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2B3/14;E04H17/16;E04H17/20 |
代理公司: | 32301 苏州科仁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陆彩霞;周斌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力桩 护岸 插板 透水 生态护岸 锁定装置 组合式 打桩 本实用新型 挤土效应 拼装组合 施工成本 美观性 墙面体 整齐性 土侧 土体 河岸 防护 施工 | ||
一种组合式透水型生态护岸,包括多个间隔插设在土体中的受力桩、多个安装在受力桩上的护岸插板,受力桩与对应的护岸插板之间具有锁定装置,护岸插板的迎水侧或是迎土侧对着受力桩外表面,锁定装置设置于护岸插板与受力桩相对的部位之间,护岸插板上具有能够挡土透水的透水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透水型生态护岸,由受力桩与护岸插板拼装组合构成,受力桩与受力桩之间间隔较大,避免了打桩挤土效应,在受力桩与受力桩之间安装护岸插板构成墙面体,即对河岸形成防护的护岸,由于采用护岸插板取代大部分受力桩,大大降低了材料、施工成本,施工简便,可操作性强,并且完成后的护岸整齐性、美观性较高,透水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透水型生态护岸。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小型河道护岸工程迅速兴起,目前传统的护岸结构为块石垒砌、现浇砼挡墙、石笼、生态砌块、木桩、仿木桩等。虽结构多样,但功能单一,且施工比较繁杂,造价较高,特别是生态景观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透水型生态护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透水型生态护岸,包括多个间隔插设在土体中的受力桩、多个安装在所述受力桩上的护岸插板,所述受力桩与对应的所述护岸插板之间具有锁定装置,所述护岸插板的迎水侧或是迎土侧对着所述受力桩外表面,所述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护岸插板与所述受力桩相对的部位之间,所述护岸插板上具有能够挡土透水的透水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岸插板的迎水侧或迎土侧与所述受力桩外表面相对的部位之间面接触或竖线接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岸插板还包括位于上部的观景部,所述观景部位于所述透水部的上部,所述观景部的迎水侧与/或迎土侧上设置有一个以上图案装饰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图案装饰层为PVC彩印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岸插板包括基板,所述观景部、所述透水部分别位于所述基板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岸插板包括基板,所述透水部包括开设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贯通迎水侧与迎土侧的孔隙、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迎水侧与/或迎土侧上的一层以上允许水渗流但防止沙土流失的沙土滞留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包括位于中部的蜂窝板、分别贴设于所述蜂窝板上部两侧并与之组成观景部的两个玻纤抗拉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为夹砂玻璃钢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力桩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内腔大于槽口的嵌槽,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用于抵在所述护岸插板上的安装尾板、多个固定螺钉、插设在所述嵌槽内的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螺钉钻过相应所述安装尾板、相应所述护岸插板的迎土侧与迎水侧后与所述固定块相螺纹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式透水型生态护岸还包括冠梁盖板,所述冠梁盖板能够拆卸地盖设于所述受力桩与/或所述护岸插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透水型生态护岸,由受力桩与护岸插板拼装组合构成,受力桩与受力桩之间间隔较大,避免了打桩挤土效应,在受力桩与受力桩之间安装护岸插板构成墙面体,即对河岸形成防护的护岸,由于采用护岸插板取代大部分受力桩,大大降低了材料、施工成本,施工简便,可操作性强,并且完成后的护岸整齐性、美观性较高,且透水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麦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86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潜式套管结构消浪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利用环保绿化型护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