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腹股沟疝的轻质疝修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8485.1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石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与再生医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腹股沟 轻质疝 修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腹股沟疝的轻质疝修补装置,包括内层网片,外层网片,所述内层网片与外层网片缝合为一体,形成双层网塞结构;该应用于腹股沟疝的轻质疝修补装置,采用聚丙烯网片组成,补片的弹性和力学强度更接近于腹壁筋膜与肌肉,避免瘢痕化形成、极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而且,该轻质疝修补装置的网塞采用锥台状结构,具有较高的力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分散腹腔压力,避免了圆锥网塞对局部组织的异物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疝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腹股沟疝的轻质疝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体内组织或器官突出体膜破损所致,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和腹壁切口疝等,在全球有较高的发病率。据北美和欧洲国家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壁疝的发病率为2%~10%,腹沟沟疝的发病率为0.11%~0.15%。在我国,60岁以下人群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0.016%,60岁以上人群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1.18%,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
临床上主要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将腹壁缺损部位向体表突出的脏器纳回腹腔,再将生物相容性材料置于腹壁缺损处,并将其通过缝合或其它方式可靠固定。
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PP)由聚丙烯纤维编织而成,为网状结构,是目前最常用的腹壁缺损的人工修补材料。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更柔软,耐受弯曲和折叠,可随意剪裁;(2)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作用更明显,网孔孔径大,有利于纤维组织生长穿过,易于被结缔组织浸润,能够早期与组织嵌合;(3)异物反应轻微,患者无明显异物及不适感,具有很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4)更耐受感染,即使在感染伤口中肉芽组织仍然可以增殖于补片的网孔内,不引起网片腐蚀或瘘道形成;(5)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化学性能稳定。聚丙烯网片至今已应用50多年,已被证实是当今外科植入物领域里最受欢迎的植入体。
但目前市场上的聚丙烯网片和网塞均为重量型、小网孔结构,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引发局部组织的异物感、形成瘢痕化、降低患者的舒适度。
巴德公司提供了一种轻质网塞产品,其外层有凹槽,内层有8个花瓣状物,呈伞状结构,网塞整体呈圆锥形。外层凹槽可以使网塞适当打开或缩小,从而适应不同的缺损。但是圆锥形设计容易对患者体内脏器造成压迫从而引发异物感。而且圆锥形状在受到腹腔内压力时,容易移位,很可能引发疝复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疝修补片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腹股沟疝的轻质疝修补装置,包括内层网片,外层网片,所述内层网片与外层网片缝合为一体,形成双层网塞结构。
所述内层网片包括网状的网片底以及设置于网片底周围的圆管,所述圆管的一端与网片底的边缘固定连接。
所述圆管设置有多个。
所述圆管以网片底为中心,两两对称设置。
所述外层网片是由多个圆心在内侧的半圆锥网片组成。
所述内层网片、外层网片均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
所述内层网片、外层网片的厚度为0.5-0.7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应用于腹股沟疝的轻质疝修补装置,采用轻质聚丙烯网片组成,补片的弹性和力学强度更接近于腹壁筋膜与肌肉,极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而且,该轻质疝修补装置的网塞采用锥台状结构,具有较高的力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分散腹腔压力,避免了圆锥网塞对局部组织的异物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轻质疝修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层网片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与再生医学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与再生医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8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检查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光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