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级液压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6587.X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0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聂永明;谢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明恒梯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羽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缓冲器 | ||
一种双级液压缓冲器,用于安装在电梯梯井上,且朝向于对重架设置,包括:一级液压缓冲机构及二级液压缓冲机构,一级液压缓冲机构包括承重肩托、压缩杆、一级缓冲缸体及复位弹簧,一级缓冲缸体内具有第一缓冲内腔。二级液压缓冲机构包括二级缓冲缸体、安装底座、压缩弹簧及堵塞螺杆。本实用新型的双级液压缓冲器,通过设置的一级液压缓冲机构及二级液压缓冲机构,一级液压缓冲机构用于正常的减速缓冲对重架,二级液压缓冲机构用于电梯冲顶后进一步移动对重架,如此,在电梯冲顶后代替传统拆除方式,通过直接泄压使二级液压缓冲机构压缩使对重架继续下降。从而使得电梯冲顶后维修人员在恢复电梯正常时,更加安全便捷,以及减少拆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级液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由于机械或电气故障,导致电梯失去控制。在对重比较重时,曳引钢丝绳会牵引轿厢快速上升,直到对重架完全压缩对重缓冲器后。曳引钢丝绳松弛,轿厢失去牵引力冲高回落,因为回落速度很快,超过了安全钳动作速度,导致安全钳动作刹车,轿厢卡在导轨顶端上,造成电梯冲顶事故。
发生电梯冲顶事故后要使电梯恢复正常状态,必须使安全钳复位,然后把轿厢放下来。由于曳引钢丝绳在电梯冲顶后处于松弛状态,无法牵引轿厢上升,安全钳就无法正常复位。
传统的方法是:一、把对重架放下去,使电梯曳引钢丝绳张紧,然后点动电梯主机,使曳引钢丝绳牵引轿厢上升,让安全钳在安全钳弹簧作用下,正常复位。二、把轿厢吊起来,让安全钳在安全钳弹簧作用下,正常复位。
第一种方法由于对重架已经完全压缩对重缓冲器,要使对重架再放下去,传统则是通过拆除对重缓冲器以实现对重架再放下去,这种方式不仅拆除很麻烦也很困难,并且会损坏对重缓冲器,提高了拆除成本。对重缓冲器的拆过程很不安全,事后恢复对重缓冲器也很麻烦。
第二种方法是在无法实施第一种方法万不得已才考虑采用,由于电梯已经冲顶,人要爬到电梯顶上作业非常困难,危险系数很大,无机房电梯或顶部空间不够作业时,该办法是行不通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在电梯冲顶后提供一种安全、便捷让对重架继续移动的方式,且代替传统拆除方式,减少拆除成本的双级液压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级液压缓冲器,用于安装在电梯梯井上,且朝向于对重架设置,包括:
一级液压缓冲机构,所述一级液压缓冲机构包括承重肩托、压缩杆、一级缓冲缸体及复位弹簧,所述一级缓冲缸体内具有第一缓冲内腔,所述承重肩托设置于所述压缩杆的第一端上,所述压缩杆的第二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内腔内,且所述压缩杆上开设有喷油孔,所述复位弹簧套置于所述压缩杆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承重肩托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一级缓冲缸体的外壁连接;
二级液压缓冲机构,所述二级液压缓冲机构包括二级缓冲缸体、安装底座、压缩弹簧及堵塞螺杆,所述二级缓冲缸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二级缓冲缸体具有二级缓冲内腔及二级缓冲外腔,所述安装底座上开设有排油管道,所述排油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二级缓冲内腔及所述二级缓冲外腔连通,所述一级缓冲缸体滑动设置于所述二级缓冲内腔内,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二级缓冲内腔内,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级缓冲缸体的外底壁及所述安装底座连接,所述堵塞螺杆旋钮设置于所述排油管道内,所述堵塞螺杆用于将所述排油管道形成闭塞或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级缓冲缸体上开设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与所述第一缓冲内腔连通,所述注油口用于向所述第一缓冲内腔内填充油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重肩托的直径大于所述一级缓冲缸体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级缓冲内腔内填充有油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明恒梯井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明恒梯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65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