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蛛网膜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6122.4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0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谢阳;叶燕卿;谢依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蛛网膜 刺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改良型蛛网膜穿刺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前端和后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下方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PH试纸,所述底座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间设置有穿刺针,且穿刺针往连接座右端延伸,所述穿刺针右端固定连接有针尖,所述穿刺针上靠近针尖的一端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流通口。该改良型蛛网膜穿刺针,麻药可以向两头扩散,大大提高了麻醉阻滞平面,提高了穿刺成功率,PH试纸颜色改变,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改良型蛛网膜穿刺针。
背景技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蛛网膜穿刺术已经成为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但是现有的穿刺针一般针头部分只有一个开口,麻药只能朝一个方向注入,影响麻醉平面,穿刺成功后脑脊液从针尾流出不易察觉,容易误伤脊髓或脊神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良型蛛网膜穿刺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针头部分只有一个开口,麻药只能朝一个方向注入,影响麻醉平面,穿刺成功后脑脊液从针尾流出不易察觉,容易误伤脊髓或脊神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改良型蛛网膜穿刺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前端和后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底座内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下方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PH试纸,所述底座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间设置有穿刺针,且穿刺针往连接座右端延伸,所述穿刺针右端固定连接有针尖,所述穿刺针上靠近针尖的一端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流通口。
优选的,所述底座、凸块、连接块和连接座由透明的聚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凸块为凸起的曲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的直径相等,且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的中心点在同一高度。
优选的,所述凹槽在第二穿孔的正下方,且凹槽的长度大于第二穿孔和另一第二穿孔间的距离,且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穿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流通口关于穿刺针对称设置有2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良型蛛网膜穿刺针,采用穿刺针双侧开口的设计,通过设置两个方向的开口,在推注麻药时,麻药可以向两头扩散,大大提高了麻醉阻滞平面,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通过三个凸起曲面的设计,起到放大内部的作用,便于观察,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通过在连接块内设置PH试纸的设计,当脑脊液从穿孔内流向PH试纸时,PH试纸颜色改变,即可判断穿刺成功,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凸块;3、第一穿孔;4、第二穿孔;5、单向阀;6、连接块;7、凹槽;8、PH试纸;9、连接座;10、第三穿孔;11、穿刺针;12、针尖;13、流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立医院,未经苏州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6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材料电晕、涂层液一体机
- 下一篇:简易型自动复位式重力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