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黄鳝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3464.0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43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太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池体 抽水泵 换水 本实用新型 排水管 水质检测 黄鳝 体内 水质污染 黄鳝养殖池 养殖成活率 电动阀门 养殖成本 养殖设备 进水管 组连接 刺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鳝养殖池,属于养殖设备领域。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外侧的换水组以及设置在池体内的鳝巢,换水组包括设置在池体外侧的抽水泵、设置在抽水泵与池体之间的进水管以及设置在池体底侧的排水管,池体内设有与抽水泵连接的水质检测组。排水管上设有与水质检测组连接的电动阀门,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池体内的水质污染,同时减少了换水次数和数量,减少用电和对黄鳝的刺激,提高了黄鳝的养殖成活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鳝养殖池。
背景技术
黄鳝俗称鳝鱼、田鳗、长鱼等,为温热带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其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目前黄鳝养殖主要还是在池塘里对黄鳝进行养殖,利用分割网在池塘里划分出多个养殖区并在每一个养殖区上种上水生植物,放入黄鳝幼苗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很容易造成水质污染,使黄鳝得病易传染,降低了黄鳝的养殖成活率,养殖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鳝养殖池,以解决现有黄鳝养殖成活率低且养殖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黄鳝养殖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外侧的换水组以及设置在池体内的鳝巢,换水组包括设置在池体外侧的抽水泵、设置在抽水泵与池体之间的进水管以及设置在池体底侧的排水管,池体内设有与抽水泵连接的水质检测组。排水管上设有与水质检测组连接的电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中当水质检测组检测的池体内的水质不达标时,抽水泵对池体进行换水操作,并将池体内的废水以及垃圾从排水管内排出,使池体始终保持的较高的溶氧水平以及清洁干净的流动水,同时明显减少了换水次数和数量,减少用电和对黄鳝的刺激。
作为优选,水质检测组包括设置在池体内的水质检测仪以及与水质检测仪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抽水泵以及电动阀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质检测仪对池体内的水质进行检测,当水质不达标时,控制器便驱动抽水泵以及电动阀门对池体进行换水。
作为优选,池体内设有环绕在鳝巢外侧的缓冲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殖池内的缓冲区,使抽水泵换水时池体内的池水不会发生转动,利于将池体底侧沉淀的污物集中到池体中间并通过排水管进行排放。
作为优选,排水管内设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排水管内的单向阀,使排水管排污时其内部的污水不会倒流进池体,影响黄鳝的生长。
作为优选,鳝巢上设有多组孔洞。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鳝巢上的孔洞,使黄鳝在狭小的孔洞内活动,减少黄鳝的活动量以及体能消耗,加速了黄鳝生长。
作为优选,孔洞的形状为S型。
作为优选,池体的形状为圆形。
作为优选,池体采用的材料为水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质检测组对池体内的水质进行检测,当水质达标时,抽水泵对池体进行换水操作,并将池体内的废水以及垃圾从排水管内排出,使池体始终保持的较高的溶氧水平以及清洁干净的流动水,避免了水质污染,同时减少了换水次数和数量,减少用电和对黄鳝的刺激,提高了黄鳝的养殖成活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3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斑马鱼的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态养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