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囊型留置肛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3436.9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0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蒋振华;罗晓英;李修岭;王存真;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肛管 本实用新型 引流 侧壁 腹胀 失禁 弹性水囊 患者肠道 继发感染 依次设置 灌肠 皮炎 刻度线 水囊型 引流孔 留置 盲端 筛孔 圆顶 粪便 缓解 预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囊型留置肛管,包括肛管,所述肛管前端为圆顶盲端,肛管的侧壁上从前端起始依次设置主引流孔、副引流筛孔和弹性水囊,肛管侧壁设置刻度线,所述肛管外径和内径分别为9.6mm和8mm。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引流患者肠道内的粪便和气体,缓解腹胀,预防失禁性皮炎及继发感染,也能够用于灌肠,安全性高,操作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囊型留置肛管。
背景技术
在重症患者疾病诊治过程中,高质量、精细化的肠道管理在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粪便及肠道气体的及时排出或引流是肠道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临床上通行的粪便及气体引流多通过多次灌肠实现,肛管排气在临床工作中尚无通行方法及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装置。目前方法和装置存在如下不足和弊端:
1、一次性灌肠袋插入管管径较细,引流速度有限,引流口易被食物残渣等堵塞,且较细的管径易在直肠壶腹中弯折,形成盘曲,严重影响灌肠效果;
2、一次性灌肠袋只能一次性使用,临床上提高灌肠的减压引流效果只能通过延长单次灌肠时间或增加灌肠次数实现,这些都与床旁护士投入时间相关,故增加对人力和时间成本;
3、反复灌肠或大便失禁的患者,肛门部易被粪液长时间浸泡,易继发失禁性皮炎,同时潮湿的环境及粪便中所包含的大量细菌易继发细菌感染,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医疗支出和疾病预后;
4、目前所有用作引流及排气的肛管均采用顶端开口,但顶端开口与侧壁形成的锐缘易对肠粘膜造成机械性损伤,甚至形成穿孔;
5、目前具有留置功能的气囊肛管,引流口和气囊位置不协调,不能达到充分的引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囊型留置肛管,能够充分引流患者倡导内的粪便和气体,缓解腹胀,预防失禁性皮炎及继发感染,也能够用于灌肠,安全性高,操作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囊型留置肛管,包括肛管,所述肛管前端为圆顶盲端,肛管的侧壁上从前端起始依次设置主引流孔、副引流筛孔和弹性水囊,肛管侧壁设置刻度线,所述肛管外径和内径分别为9.6mm和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引流孔设置于所述肛管侧壁距肛管前端1-5cm处,主引流孔为6个,主引流孔的孔径为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副引流筛孔距肛管前端3-5cm处,副引流筛孔的孔径为2mm,副引流筛孔覆盖肛管长度为2-6cm,所述弹性水囊套于所述肛管侧壁外表面,弹性水囊覆盖所述肛管长度为2-4cm,弹性水囊设于肛管外侧,水囊充水后呈球形,水囊注水后的直径分别为4cm,水囊连接注水管道,注水管道设置单向阀和压力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刻度线从肛管的前端起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肛管尾端配设连接管,连接管两端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连接管的外径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肛管由聚氯乙烯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前端为圆顶盲端,避免对直肠造成损伤;主引流孔的孔径较大,负责主要的引流或排气工作,副引流筛孔辅助引流和排气,此外,水囊、肛管和肠壁形成拐角空隙,避免肛管贴附肠壁,进一步增加引流效果;水囊具有弹性,随肛管与肠壁的压力变化而变形,在防止肛管脱出的前提下能够尽量减少对肠壁的压迫性损伤;插入并固定肛管完全后即可使患者保持体位,此后不需护士持续操作就可达到持续引流的效果,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用途广泛多样,通过不同的固定及连接方法实现不同的用途,既可用于缓解肠道压力,也方便记录每日大便量,也可用于预防失禁性皮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未经河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34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囊导管
- 下一篇:一种肾内科用透析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