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路面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42925.2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1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聂文;李伟雄;张肖宁;颜俊键;黄志勇;陈搏;罗传熙;熊春龙;王钊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 |
代理公司: | 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修文;李丹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结构 排水结构 排水通道 路面排水系统 第一侧壁 透水 雨水 本实用新型 承载能力 路面积水 驻留 侧边 暴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排水系统,包括:路面结构,路面结构能够透水;及排水结构,排水结构设置于路面结构的侧边,排水结构包括能够透水的第一侧壁,且排水结构设有排水通道,路面结构内的水能够透过第一侧壁、并进入到排水通道中。上述的路面排水系统中,路面结构能够透水,雨水落至路面结构的表面后即可渗透到路面结构中,然后再透过排水结构的第一侧壁进入到排水通道中。上述的路面排水系统,即使在遇到高强度暴雨的情况,渗进路面结构中的水也能够及时渗进到排水结构的排水通道中,避免造成路面积水现象,并能防止雨水长时间驻留在路面结构内,保证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路面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全透式沥青路面是一种能够透水的路面结构,当雨水降落至路面后,可以通过路面下渗至土基,减少地表径流和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但若是出现高强度暴雨的情况,路面结构内的水往往来不及下渗,造成路面积水,且雨水长时间驻留在路面结构内,容易造成路面结构承载能力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路面排水系统,能够及时将路面结构内的雨水排出,避免造成路面积水现象,并防止雨水长时间驻留在路面结构内,保证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路面排水系统,包括: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能够透水;及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设置于所述路面结构的侧边,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能够透水的第一侧壁,且所述排水结构设有排水通道,所述路面结构内的水能够透过所述第一侧壁、并进入到所述排水通道中。
上述的路面排水系统中,路面结构能够透水,雨水落至路面结构的表面后即可渗透到路面结构中,然后再透过排水结构的第一侧壁进入到排水通道中。上述的路面排水系统,即使在遇到高强度暴雨的情况,渗进路面结构中的水也能够及时渗进到排水结构的排水通道中,避免造成路面积水现象,并能防止雨水长时间驻留在路面结构内,保证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路面结构紧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底壁、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壁及所述第二侧壁配合形成所述排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连接、并封闭所述排水通道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壁下方的第一垫层。
进一步地,所述路面结构包括能够透水的路面面层,所述路面面层与所述第一侧壁紧挨,水能够透过所述路面面层及所述第一侧壁、并进入到所述排水通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路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路面面层下方的基层,所述基层与所述第一侧壁紧挨,且所述基层能够透水,水能够透过所述路面面层、所述基层及所述第一侧壁,并进入到所述排水通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路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层下方的第二垫层。
进一步地,所述路面面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透水层,在至少两层所述透水层中,处于较高位置的所述透水层的孔隙率小于处于较低位置的所述透水层的孔隙率。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的孔隙率大于所述路面面层的孔隙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路面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429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路面铺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态园林建设的植草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