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6308.1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1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许芝;侯婷婷;解欣宇;费庆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4;C02F101/36;C02F103/42 |
代理公司: | 21249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春昕;刘国萃<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管 洗浴池 加入管 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 进水管 吸附 污水处理技术 循环净化装置 出水调节阀 多功能介质 反应器装置 活性炭 水质 臭氧消毒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多重净化 反洗水管 加药絮凝 出泥管 出水端 分离室 进水端 排空管 石英砂 收集管 溢流堰 反洗 滤料 气浮 絮凝 过滤 消毒 净化 | ||
1.一种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2)、PAC加入管(4)、O3发生器(7)、O3加入管(8)、多功能介质泵(10)、第一出水管(11)、第一管道混合器(17)、PAM加入管(18)、第二管道混合器(20)、第二出水管(21)、分离室(25)、溢流堰(23)、出泥管(24)、活性炭(26)、石英砂(27)、收集管(29)、第三出水管(30)、反洗水管(32)、反洗调节阀(31)、第四出水管(35)、出水调节阀(34)和排空管(36);所述进水管(2)的进水端设在洗浴池内,另一端与所述多功能介质泵(10)的入口连接,所述PAC加入管(4)接入所述进水管(2),所述O3发生器(7)通过所述O3加入管(8)与所述多功能介质泵(10)的入口连接,所述多功能介质泵(10)的出口通过第一出水管(11)与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17)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17)与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20)连接,所述PAM加入管(18)接入在所述述第一管道混合器(17)与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20)之间,所述第二管道混合器(20)通过第二出水管(21)与所述分离室(25)的下部连接,所述分离室(25)的上端开口的上方设有溢流堰(23),所述溢流堰(23)的下部与所述出泥管(24)连接,所述分离室(25)的下端开口处依次设有活性炭(26)和石英砂(27),所述石英砂(27)的下方设有收集管(29),所述收集管(29)与所述第三出水管(30)连接,所述反洗水管(32)接入所述第三出水管(30),所述反洗调节阀(31)设在所述反洗水管(32)上,所述第三出水管(30)与所述第四出水管(35)连接,所述出水调节阀(34)设在所述第四出水管(35)上,所述第四出水管(35)的出水端设在洗浴池内,所述排空管(36)设在所述收集管(29)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进水端设有进水管底阀(1),所述进水管(2)上设有进水调节阀(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水管(5),所述引水管(5)接入所述进水管(2),所述引水管(5)上设有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上设有真空表(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11)上依次设有压力表(12)、第一调节阀(13)、流量计(14)和第二调节阀(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11)在所述第二调节阀(15)与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17)之间设有取样阀(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壁(22),所述分离室(25)、溢流堰(23)、活性炭(26)和石英砂(27)均设在所述外壁(22)内,所述外壁(22)的下部设有承托板(28)和底板,所述石英砂(27)设在所述承托板(28)上,所述底板为收集槽状且设在所述承托板(28)的下方,所述排空管(36)设在所述底板的下端,所述分离室(25)为料斗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22)外还设有液位提示管(37),所述液位提示管(37)用于显示所述分离室(25)外的液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水管(30)上设有电磁流量计(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浴池内水质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AC加入管(4)上设有调节阀,所述O3加入管(8)上设有O3调节阀(9),所述PAM加入管(18)上设有PAM调节阀(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63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