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电暖气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5542.2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2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宁;刘朝雄;宋建昌;冯明普;刘冬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兴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0;F24D19/10;F24D19/02;F24D19/06;D06F5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壳体 加热 本实用新型 条状散热孔 电暖气 碳纤维发热丝 热效率 升降机构 送风机构 金属壳 体内 高度位置 连接设置 连通设置 室内气体 移动机构 种碳纤维 上移动 温控器 抽送 底端 换热 排出 供热 升降 抬高 驱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电暖气,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内设置有碳纤维发热丝以及温控器;所述金属壳体的底端通过用于驱动电暖气整体进行升降以达到高效供热的升降机构连接设置有用于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机构,金属壳体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用于向金属壳体内输送待加热气体的送风机构,金属壳体的顶端开设有多个用于将碳纤维发热丝加热后带有热量的气体散出的条状散热孔。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升降机构推动电暖气整体的位置上升,从而抬高了条状散热孔的高度位置,加大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送风机构的抽送待加热气体和条状散热孔排出加热后的气体来配合作业,能够十分快速地实现对室内气体的换热,大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碳纤维电暖气。
背景技术
现在的冬季供暖主要以水暖为主,一般为集中供热,所需的热水量非常大,燃烧了大量的煤,而且集中供暖的线路很长,热量损失也很严重,有时供暖线路还会有破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不符合现在提倡的节能环保的社会主题。所以电暖气作为不污染环境的取暖方式,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
现有生活中的碳纤维电暖气在进行换热时,仅通过金属壳体和散热孔进行换热,换热时依靠缓慢的对流进行,换热效率低下。且碳纤维电暖气设置的位置较低,散热孔的位置相对较低,碳纤维电暖气的高度位置不可调节,影响加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电暖气,以解决现有碳纤维电暖气换热效率低下以及碳纤维电暖气的高度位置不可调节而影响加热效果的问题,以实现增大换热效率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碳纤维电暖气,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的碳纤维发热丝以及用于控制碳纤维发热丝发热量的温控器,碳纤维发热丝的受控端连接于温控器的输出端;所述金属壳体的底端通过用于驱动电暖气整体进行升降以达到高效供热的升降机构连接设置有用于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机构,金属壳体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用于向金属壳体内输送待加热气体的送风机构,金属壳体的顶端开设有多个用于将碳纤维发热丝加热后带有热量的气体散出的条状散热孔。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固定端与金属壳体的底端相连接的升降气缸。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顶端分别与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相对应固定设置的叉形板以及设置在叉形板底端的万向轮。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送风机构包括设置在金属壳体顶端并与金属壳体相连通的抽风机。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壳体的前方外壁上向内侧凸起线性设置有多个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向内侧的凸起与金属壳体的前方内壁之间形成碳纤维发热丝安装通道。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壳体的后方外壁上开设有用于将电暖气整体悬挂到墙壁上的挂接孔。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壳体的顶端中部还安装设置有用于进行晾衣服的晾衣架,晾衣架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到金属壳体顶端的弧形板以及固定设置在两弧形板之间的横向圆管。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实用性强,通过在金属壳体的底端设置升降机构、在升降机构底端连接设置移动机构的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升降机构推动电暖气整体的位置上升,从而抬高了条状散热孔的高度位置,加大了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通过在金属壳体的顶端连通设置送风机构以及在金属壳体的顶端开设条状散热孔的方式,送风机构的抽送待加热气体和条状散热孔排出加热后的气体来配合作业,能够十分快速地实现对室内气体的换热,大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兴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兴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5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