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矿工程用泄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35191.5 | 申请日: | 2019-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4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牛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迪 |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B01F7/04;B01F15/02;B01F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 地址: | 021008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矿工程 泄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矿工程用泄水装置,包括矿井水道、抽水泵和高压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右方开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滤布架,且滤布架的四周皆设置有滑块,所述蓄水池四周的内壁皆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皆与滑槽相互卡合,所述蓄水池的左方设置有高压水泵,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蓄水池的内部,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矿井水道的底部与稀释装置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使用周期长,且成本低,适用于多种类的矿井排水,有更长的排水扬程,且水不断的进行循环,对矿井下的泥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矿工程用泄水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由于矿井由地下挖掘所建,所以矿井下会有大量的地下水,并且地下水和土层会产生大量的泥水,这种泥水不但影响了矿井下的环境,且影响了矿工们的工作,现有的采矿工程用泄水装置一般采用抽水泵将矿井下的泥水进行抽出,然后再搬运处理,但因泥水的浓度很高,且抽水泵的功率有限,所以输水管的长度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必须将抽水泵放置于矿井的附近,且运输的距离也很短,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矿工程用泄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矿工程用泄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井下泄水装置一般采用抽水泵将矿井下的泥水进行抽出,然后再搬运处理,但因泥水的浓度很高,且抽水泵的功率有限,所以输泥管的长度有这很大的局限性,必须将抽水泵放置于矿井的附近,且运输的距离也很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矿工程用泄水装置,包括矿井水道、抽水泵和高压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吸入端与第一排水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矿井水道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排水管另一端的左侧设置有稀释装置,所述抽水泵的右方开设有蓄水池,所述抽水泵的排出口与第二排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穿过蓄水池延伸至蓄水池的底部,所述蓄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滤布架,且滤布架的四周皆设置有滑块,所述蓄水池四周的内壁皆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皆与滑槽相互卡合,所述蓄水池的左方设置有高压水泵,且高压水泵的入水口与第一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蓄水池的内部,所述高压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矿井水道的底部与稀释装置相连通;
所述稀释装置包括外壳、转轴、叶片、搅拌爪、喷水嘴和进水口,所述外壳的右侧与第一排水管焊接固定,所述转轴贯穿外壳,所述转轴的两端皆焊接有搅拌爪,所述转轴的中部呈环形等距设置有叶片,所述外壳的底端与喷水嘴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外壳的顶端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与第二水管的底端相连通;
所述滤布架的中部为镂空结构,所述滤布架的中部设置有滤布。
优选的,所述叶片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开设在地面上,第二排水管从地下延伸至蓄水池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抽水泵通过螺栓安装于地面,所述高压水泵通过螺栓安装于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稀释装置,水从进水口进入到外壳的内部,水流推动叶片进行旋转,通过转轴带动搅拌爪进行旋转,同时喷水嘴将水喷出,对泥水进行稀释,使泥水的浓度降低,且搅拌爪的旋转保证了第一排水管端口处泥水稀释的速度,在抽水泵的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更容易将泥水吸出,使抽水泵可以将泥水输送到更远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滤布架,抽水泵将稀释后的泥水输送至蓄水池当中,泥水将滤布架的高度逐渐抬起,泥水中杂质和泥土会保留在滤布架的下方,泥水中的水会经过滤布架过滤,处于滤布架的上方,经过高压水泵抽取,在输送至稀释装置对井下泥水进行稀释,形成循环,工作人员可将蓄水池中的水直接抽取进行利用,对矿井下的泥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且该装置使用周期长,且成本低,适用于多种类的矿井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迪,未经吴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5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扫描量体的智能定制舱
- 下一篇:一种光纤安装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