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铝壳电池模组固定支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2072.4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4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赵丹;张郁茹;陈念;吴丽俊;王志鹏;何金磊;陈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模组固定支架 铝壳电池 长螺栓 侧板 穿过 本实用新型 固定孔 模组端 上下层 二层 两层 安全可靠性 端板固定孔 新能源汽车 侧板固定 固定支架 占用空间 模块化 转接板 锂离子 端板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双层铝壳电池模组固定支架结构。属于锂离子铝壳电池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两个单独的一、二层模组存在产品无法模组集成、模块化和二层转接板大且厚重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两个条状的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上设有长螺栓穿过孔和固定孔;所述长螺栓穿过孔与上、下两层模组侧板和模组端板上的侧板长螺栓穿过孔和端板长螺栓穿过孔对应配合;所述固定孔与上、下两层模组侧板和模组端板上的侧板固定孔和端板固定孔对应配合。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结构紧凑和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双层铝壳电池模组的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铝壳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层铝壳电池模组固定支架结构,用于各类双层铝壳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模组在电池系统设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受到来自电芯基础性能的影响,也受到来自电箱的需求性能的影响,随着国家政策以及整车客户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逐年增高,为了满足动力电池开发、生产、售后等环节中采购成本、时间成本、生产成本、以及维修成本的需求,实现“将本增效”的目标,模组的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势在必行,在动力电池模组设计中,通过在端板处使用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从而实现双层模组设计,本方案中以一种方形铝壳为例,采用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的设计方式从而实现双层模组设计。
现阶段,常见的双层模组设计方案包括:1、通过根据空间尺寸设计二层转接板;2、将二层模组固定于二层转接板上;3、将固定好模组的二层转接板固定于箱体上的设计方式来实现双层模组结构设计。
上述方式中,一层模组与二层模组为两个个体,无法实现产品模块化、集成化设计,且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无法集成,导致物料种类增多,采购周期、生产周期长;2、二层转接板大且厚重,无法实现产品轻量化设计;3、一层模组与二层模组为两个个体,无法实现模组模块化,存在安全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层铝壳电池模组固定支架结构,在现有模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在上下层模组端板处使用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的设计方式将上下层模组集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双层模组的集成化、模块化设计,减少系统集成时装配工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进而满足“降本增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层铝壳电池模组固定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条状的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上设有长螺栓穿过孔和固定孔;所述长螺栓穿过孔与上、下两层模组侧板和模组端板上的侧板长螺栓穿过孔和端板长螺栓穿过孔对应配合;所述固定孔与上、下两层模组侧板和模组端板上的侧板固定孔和端板固定孔对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长螺栓穿过孔,靠该两个长螺栓穿过孔的内侧各一个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的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的上、下两层模组侧板和模组端板上设有与安装孔对应配合的侧板安装孔和端板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每层模组侧板包括左右两个侧板和左右两个侧板的底部之间的连接底板;每层模组端板包括前后两个端板;所述的侧板长螺栓穿过孔和侧板固定孔设置在连接底板的前后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上下层模组固定支架的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的连接底板的前后两端设有与安装孔对应配合的侧板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模组端板的端板长螺栓穿过孔、端板固定孔和端板安装孔设置在模组端板的上端折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前后两个端板的两侧折边,分别与左右两个侧板相邻的侧端通过不锈钢铆钉锁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模组端板上设有三个竖向的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2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盒用中空铝型材
- 下一篇:电池包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