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31921.4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6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理盒 护理设备 螺纹套筒 神经外科 插板 本实用新型 气管切开术 螺纹圆筒 初步过滤 等距开设 固定连通 空气加湿 螺纹连接 输送空气 中空结构 过滤板 护理口 舒适度 消毒板 插槽 供氧 加湿 颈贴 适配 过滤 细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外科用护理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设备,该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设备,包括颈贴和护理盒,颈贴正面的中央开设有护理口,护理盒为中空结构,护理盒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固定连通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与螺纹圆筒相适配,螺纹套筒螺纹连接在螺纹圆筒表面,护理盒顶部等距开设有三个插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插板底部设置的过滤板,对输送空气中的杂质起到初步过滤的效果,通过在第二插板底部设置的消毒板,能够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过滤,通过在第三插板底部设置的空气加湿板,能够对输送的空气进行加湿,有效的增加了患者在供氧过程中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外科用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指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的手术,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术时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抢救及治疗手段,气管切开后的患者不能够进行自主呼吸,需要通过设备为患者进行辅助呼吸,通常将一次性吸氧管与患者颈部的套管进行对接,再为患者进行供氧,这种对接方式难度较大,且不够稳定,吸氧管容易在治疗过程中脱落,吸氧管内的空气没有经过湿化和过滤直接进入患者体内会引起患者不适,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设备,具备对接稳定、方便等优点,解决了康复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对接稳定、方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设备,包括颈贴和护理盒,所述颈贴正面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正面的中央固定连通有螺纹圆筒,所述颈贴正面的中央开设有护理口,所述护理盒为中空结构,所述护理盒正面和背面的中央均固定连通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与螺纹圆筒相适配,所述螺纹套筒螺纹连接在螺纹圆筒表面,所述护理盒顶部等距开设有三个插槽,三个所述插槽从正面到背面依次活动插接有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第三插板,所述第一插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第二插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消毒板,所述第三插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空气加湿板,所述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第三插板的顶部均一体成型有把手,所述把手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槽。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正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通槽的表面固定粘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护理盒顶部且位于插槽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槽,该卡槽的左、右两壁均开设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第三插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橡胶卡块,所述橡胶卡块的位置与卡槽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橡胶卡块的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凸块,该凸块形状结构与固定槽的形状结构相适配,该凸块卡接在固定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颈贴分为两层,所述颈贴的背面为亲肤层,所述颈贴的正面为透气层,所述亲肤层与透气层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颈贴正面的左侧固定缝制有魔术粘子面,所述颈贴背面的右侧固定缝制有魔术粘母面。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内部设有医用过滤网,所述消毒板内部设有活性炭板,所述空气加湿板内部设有沾有生理盐水的医用消毒棉。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19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