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折叠滑梯型高楼火灾逃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29987.X | 申请日: | 201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9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金鑫;李明娜;刘称;金晶;郭文莲;乔新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A62C2/24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 地址: | 30011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滑梯 高楼 火灾 逃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滑梯型高楼火灾逃生装置,属于消防救援设备领域,包括支撑板、逃生滑道、乘降绳、卷筒、第一减速机和驱动电机,逃生滑道为螺旋结构且设置在支撑板下方,乘降绳一端固定缠绕在卷筒上,另一端穿过支撑板后进入逃生滑道内并可向下延伸至底端外部,逃生滑道接近下端的内部侧壁上填有缓冲物,驱动电机、第一减速机和卷筒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端面,驱动电机经过第一减速机后驱动卷筒转动。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占地面积小,设备打开迅速,实现快速逃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救援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可折叠滑梯型高楼火灾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逃生装置有两类,一类是单人用逃生装置,处于火灾现场的人利用钢丝绳缓慢降落来逃离火灾现场,当使用者在使用该类产品时存在的问题是人员全员暴露在空气中,因此无法抵挡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的伤害,另一方面,通过钢丝绳慢慢降落,如果火势很大,逃生人员在降落过程中会直接暴露在火中,由于钢丝绳机构或人不可能穿戴防火服,所以,很可能在高温的烘烤下利用钢丝绳缓降的机构失效,从而导致人员被困在半空中,产生新的危险,另一类逃生设备安放在楼房逃生滑道内,占地面积大,非标准件多,制造成本特别高,另一方面,由于人员在被困时,大多处于卧室,正在睡眠中,不能及时到达逃生滑道,所以,在危机时刻,被困人员很难穿过着火现场到达逃生滑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占地面积小,实现快速逃生的可折叠滑梯型高楼火灾逃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折叠滑梯型高楼火灾逃生装置,包括支撑板、逃生滑道、乘降绳、卷筒、第一减速机和驱动电机,所述逃生滑道为螺旋结构且设置在支撑板下方,所述乘降绳一端固定缠绕在卷筒上,另一端穿过支撑板后进入逃生滑道内并可向下延伸至底端外部,所述逃生滑道接近下端的内部侧壁上填有缓冲物,所述驱动电机、第一减速机和卷筒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端面,所述驱动电机经过第一减速机后驱动卷筒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定滑轮,所述卷筒轴线与第一定滑轮轴线平行设置,所述乘降绳经过第一定滑轮引导后穿过支撑板进入逃生滑道内,与所述逃生滑道底端相邻的乘降绳的一端设有抓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卷升机构、钢丝绳和逃生舱,所述逃生舱为可折叠结构,由上至下设置为多个,通过环链依次连接,所述逃生滑道设置在逃生舱内,由逃生舱顶端至底端相通设置,所述逃生舱最下端底板与钢丝绳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通过卷升机构驱动逃生舱由下向上依次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舱四周为可折叠挡板,所述挡板为耐高温材质,每个所述逃生舱设置有进口、底板和伸缩梯,所述伸缩梯设置在进口处,所述伸缩梯一端与底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吊绳与进口处上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滑道为防火材质,所述逃生滑道由上至下贯穿每个底板,所述逃生滑道设有与进口对应的通道进口。
进一步的,所述卷升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逃生舱上端与支撑板下端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卷升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钢丝绳卷筒和定滑轮,所述减速机通过电机驱动钢丝绳卷筒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定滑轮设置在逃生舱的上方,并通过支撑铰链固定在支撑板上远离钢丝绳卷筒的一端,所述钢丝绳一端卷设在钢丝绳卷筒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向下延伸至最底端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第一皮带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通过第二皮带与钢丝绳卷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卷升机构实现钢丝绳的缠绕和下放,带动最底端底板向上运动,并依次带动上一层逃生舱底板向上运动,运动过程中逃生舱四角的环链折叠,实现整个逃生舱及逃生滑道的折叠,占地面积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未经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99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