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垫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26616.6 | 申请日: | 2019-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4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金长雨;高业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长雨 |
| 主分类号: | A61G1/04 | 分类号: | A61G1/04 |
| 代理公司: | 34153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林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绩溪***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垫体 袖筒 本实用新型 翻身 打结 医护 垫体正面 对称设置 患者上肢 患者腰椎 移动过程 医用垫 引流管 布状 弯腰 搬运 背面 输液 损伤 两边 铺设 节约 脱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设置为平面布状结构,所述垫体包括对应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垫体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袖筒部,所述袖筒部固定在所述垫体上,所述袖筒部长度尺寸和所述垫体长度尺寸的比值设置为1/2~2/3;本实用新型铺设于患者身下,医护人员通过拎取所述垫体两边对患者进行搬运及翻身,节约人力,避免医护人员帮患者翻身时反复弯腰而引起的患者腰椎损伤,同时所述袖筒部的设置以固定患者上肢,避免患者移动过程中,输液或引流管件的脱离打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垫。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当患者处于无意识或昏迷状态时,医护人员需通过人力对患者进行移动搬运。由于患者的上肢在搬运过程中一般处于无规则的运动,当患者处于输液或者引流过程中进行搬运时,输液或者引流的各管件会随患者上肢处于自由活动状态,极易出现管件脱离、打结等医疗事故的发生,需医疗人员进行额外的关注,从而费时费力。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设置为平面布状结构,所述垫体包括对应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垫体正面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端开放且中空筒状的袖筒部,所述袖筒部固定在所述垫体上,所述袖筒部长度尺寸和所述垫体长度尺寸的比值设置为1/2~2/3。
较佳的,所述袖筒部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设置在所述袖筒部远离患者的一侧,所述拉链从所述袖筒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袖筒部的另一端。
较佳的,所述袖筒部靠近患者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区,所述弹性区采用具有弹力的柔性材料制作,所述弹性区设置于所述袖筒部的上端部。
较佳的,所述袖筒部内设置有海绵内衬。
较佳的,所述袖筒部还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袖筒部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较佳的,所述垫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段衬带,每段所述衬带均设置为两根。
较佳的,所述垫体的背面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对称设置于所述垫体的左右两侧。
较佳的,所述把手设置为两端固定在所述垫体背面的布条状结构。
较佳的,所述垫体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把手两两对称设置,所述把手设置为两对,且成对的所述把手分别设置于所述垫体的上下两端部。
较佳的,所述垫体的两侧边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垫体的宽度从中心向上下两端延伸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把手设置为一对,且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垫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铺设于患者身下,医护人员通过拎取所述垫体两边对患者进行搬运及翻身,节约人力,避免医护人员帮患者翻身时反复弯腰而引起的患者腰椎损伤,同时所述袖筒部的设置以固定患者上肢,避免患者移动过程中,输液或引流管件的脱离打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用垫的正面结构视图;
图2为所述袖筒部的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用垫的背面结构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垫体;2-袖筒部;3-拉链;4-弹性区;5-开口;6-衬带;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长雨,未经金长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6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