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进行冷却操作的上引牵引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4310.7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7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明;王刚;许君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超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02 | 分类号: | F16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冷却 操作 牵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进行冷却操作的上引牵引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通孔至少设置一个,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冷却剂,所述冷却剂可在所述通孔内循环流动。该装置通过在轴体上设置通孔,使得冷却剂可在通孔内循环流动,从而可对上引牵引轴进行冷却,降低了自身温度,从而大大缓解了上引牵引轴在连续高温工作下磨损老化较为严重的问题,提升了上引牵引轴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进行冷却操作的上引牵引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上引牵引轴均为实心轴,由于上引牵引轴的工作环境多为高温环境,从而使得上引牵引轴在连续高温工作下磨损老化较为严重,从而大大降低了上引牵引轴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行冷却操作的上引牵引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实心上引牵引轴在连续高温工作下磨损老化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进行冷却操作的上引牵引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所述通孔至少设置一个,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冷却剂,所述冷却剂可在所述通孔内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设置有五个。
进一步地,五个所述通孔在所述轴体上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冷却剂为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进行冷却操作的上引牵引轴,该装置通过在轴体上设置通孔,使得冷却剂可在通孔内循环流动,从而可对上引牵引轴进行冷却,降低了自身温度,从而大大缓解了上引牵引轴在连续高温工作下磨损老化较为严重的问题,提升了上引牵引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轴体,2-通孔,3-冷却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进行冷却操作的上引牵引轴,包括:轴体1,所述轴体1内设置有通孔2,所述通孔2为圆形通孔,所述通孔2至少设置一个,所述通孔2内设置有冷却剂3,所述冷却剂3可在所述通孔2内循环流动,冷的冷却剂3从通孔2的一端进入轴体1内,轴体1的热量与在通孔2内流动的冷却剂3发生热交换,冷却剂3在进行热交换后由通孔2的另一端排出,在排出的冷却剂进行冷却后可再次由通孔2的一端再次进入轴体1。该装置通过在轴体1上设置通孔2,使得冷却剂3可在通孔2内循环流动,从而可对上引牵引轴进行冷却,降低了自身温度,从而大大缓解了上引牵引轴在连续高温工作下磨损老化较为严重的问题,提升了上引牵引轴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通孔2设置有五个,更好地起到降温的效果。
优选的,五个所述通孔2在所述轴体1上均匀设置,均匀设置通孔使得降温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冷却剂3为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该装置通过在轴体1上设置通孔2,使得冷却剂3可在通孔2内循环流动,从而可对上引牵引轴进行冷却,降低了自身温度,从而大大缓解了上引牵引轴在连续高温工作下磨损老化较为严重的问题,提升了上引牵引轴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超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超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4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