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上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3676.2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0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韩长林;徐晓红;薛小波;刘思力;屈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20;B63C9/18 |
代理公司: | 43008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长清;蒋维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41007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控气阀 供气装置 穿戴 救生气囊 控制器 水上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 救生装置 状态控制 体积小 充气 救生 成功率 佩带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救生气囊、电控气阀、供气装置、控制器和穿戴组件;所述电控气阀安装在所述供气装置上,所述救生气囊安装在所述电控气阀上,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供气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穿戴组件上,用于穿戴组件用于将所述救生装置穿戴在使用者身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使用者的状态,并根据所述状态控制所述电控气阀的开启,通过供气装置为所述救生气囊充气。具有体积小,佩带方便、舒适,救生成功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上运动是人们日常喜爱的运动,如游泳、潜水等,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朋友更加受到欢迎。但是,水上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溺水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时有发生。水上救生装置是保障水上运动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而救生圈、救生衣虽然能够提供救生保障能力,但是其体积大,严重影响使用者的水上运动体验。由此,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仅在发生危险时才进行充气的救生装置成为救生装备的研发方向。如申请号为201620003428.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型便携自动充气防溺水装置,以及申请号为201520686537.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救生腕带,其均采用通过压缩气瓶为气囊充气,为使用者提供救生保障,但是,现有的救生装置的触发方式单一,只能通过简单的条件判断是否给救生气囊充气,存在救生成功率低,具体为存在误触发(在使用者安全,没有遇到危险时触发了装置,为气囊充气)或不能正确触发(在使用者遇到了危险,需要装置触发提供救生时没有成功触发,没能为气囊充气)的问题而导致救生成功率不高;同时还存在装置佩带在使用者的手臂或手腕部,影响使用者正常进行水上运动,甚至带来额外的危险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的救生装置进行改进,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提高救生的成功率,提高救生装置的救生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佩带方便、舒适,救生成功率高的水上救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救生气囊、电控气阀、供气装置、控制器和穿戴组件;所述电控气阀安装在所述供气装置上,所述救生气囊安装在所述电控气阀上,所述控制器和所述供气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穿戴组件上,用于穿戴组件用于将所述救生装置穿戴在使用者身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使用者的状态,并根据所述状态控制所述电控气阀的开启,通过供气装置为所述救生气囊充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者的状态;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状态开启所述电控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水压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所述心率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者的心率数据;所述水压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者所处的水深;所述惯性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者的游泳姿态数据;所述处理器在判断所述心率数据超出预设的正常心率范围时,开启所述电控气阀;和/或所述处理器在判断所述水深超出预设的水深阈值时,开启所述电控气阀;和/或所述处理器在判断所述游泳姿态数据发生异常时,开启所述电控气阀。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控制器可以开启所述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
进一步地,包括潜水模式:可设置所述水深阈值和时间阈值,当所述水深超出所述水深阈值且持续的时间大于所述时间阈值时,开启所述电控气阀。
进一步地,在开启所述电控气阀前,控制器向使用者发出提醒;还包括延迟开关,所述延迟开关用于控制控制器延迟预设时间再次检测使用者的状态,并根据所述状态控制所述电控气阀的开启。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控制器在开启所述电控气阀后,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还包括无线呼救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所述无线呼救装置用于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无线呼救信息及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36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