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2806.0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0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邱希阳;俞宁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E01D19/00;E03B3/02;E03F5/10;B01D21/00;B01D21/02;C02F1/5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12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架桥 绿化带 雨水 收集 自动 灌溉系统 | ||
1.一种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分水器(1)连接多级沉淀池式雨水净化装置(2)和城市污水管网(3),多级沉淀池式雨水净化装置(2)连接带溢流孔的蓄水池(4),带溢流孔的蓄水池(4)分别与桥上自动灌溉单元(5)和桥下自动灌溉单元(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1)侧面分别设有靠近底部的雨水收集孔(7)和靠近顶部的雨水废弃孔(8),雨水废弃孔(8)的直径与分水器进水口(9a)的直径相同,雨水废弃孔(8)的直径为雨水收集孔(7)的2-5倍,雨水收集孔(7)的顶部低于雨水废弃孔(8)的底部,雨水废弃孔(8)连接城市污水管网(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沉淀池式雨水净化装置(2)包括进水池(9)和若干级沉淀池(10),在进水池(9)与沉淀池(10),沉淀池(10)与沉淀池(10)之间都设置挡污墙(11)和拦污网(12),拦污网(12)可拆卸地固定在挡污墙(11)上,拦污网(12)的顶端不低于多级沉淀池式雨水净化装置(2)外壳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9)内壁设置限位挡块(13),限位挡块(13)与进水池(9)的底部保持一定距离,缓冲装置(14)放置在限位挡块(13)上,缓冲装置(14)的顶端低于挡污墙(11)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溢流孔的蓄水池(4)一侧设有进水孔(15),带溢流孔的蓄水池(4)另一侧设有带溢流孔的蓄水池出水孔和带溢流孔的蓄水池出水孔,带溢流孔的蓄水池(4)的侧壁顶部设有溢流孔(18),溢流孔(18)连接城市污水管网(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溢流孔的蓄水池(4)低于带溢流孔的蓄水池出水孔和带溢流孔的蓄水池出水孔的部分固定设置在地下,并在带溢流孔的蓄水池(4)的顶部设有维修孔(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上自动灌溉单元(5)包括桥上灌溉池补水泵(20)、桥上灌溉池(21)和微润管花盆(22),桥上灌溉池补水泵(20)电连接太阳能电池帆板(40),桥上灌溉池补水泵(20)连接桥上灌溉池(21),桥上灌溉池(21)底部设有出水孔,出水孔连接输水管,输水管上设有若干分水管,分水管连接微润管花盆(22),微润管花盆(22)包括进水口、盆内环形水管(27)和微润管,进水口连接盆内环形水管(27),微润管平行布置在盆内环形水管(27)中间,微润管两端和盆内环形水管(27)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下自动灌溉单元(6)包括桥下灌溉池补水泵(29)、桥下灌溉池(30)和微润管补水器(31),桥下灌溉池补水泵(29)电连接太阳能电池帆板(40),桥下灌溉池补水泵(29)连接桥下灌溉池(30),桥下灌溉池(30)底部设有出水孔,出水孔连接输水管,输水管上设有若干分水管,分水管连接微润管补水器(31),微润管补水器(31)埋入高架桥下绿化带植物的根部,微润管补水器(31)包括进水口、环形水管(36)和微润管,进水口连接环形水管(36),微润管平行布置在环形水管(36)中间,微润管两端和环形水管(36)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上灌溉池(21)设置高度高于微润管花盆(22)1米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架桥绿化带雨水收集及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下灌溉池(30)设置高度高于微润管补水器(31)1米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28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