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流香烟烟雾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2630.9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3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露;吕苗;彭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33253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丁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隔板 抽气室 反应舱 空气流量计 发生装置 香烟烟雾 导出管 插管 支流 本实用新型 闭合 燃烧 平行相对 一端连接 可打开 风机 气泵 室外 伸出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支流香烟烟雾发生装置,所述一种支流香烟烟雾发生装置包括:反应舱体,所述反应舱体中部设有隔板将反应舱体分为燃烧室和抽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插管,所述插管一端进入燃烧室,另一端进入抽气室,所述抽气室表面上安装风机,所述燃烧室上设有可打开闭合的门,所述门所在的面与隔板平行相对,燃烧室上安装导出管,所述导出管一端进入燃烧室内,另一端伸出燃烧室外,空气流量计,所述空气流量计一端进入燃烧室,另一端连接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流香烟烟雾发生装置,特指一种可用于检测空气净化产品去除香烟燃烧产生的臭气气体的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每天大约有80%-90%在室内环境中度过,而在农村,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也不少于50%,因此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十分重要。
香烟烟雾作为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其污染物种类众多,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并且被动吸烟者所吸的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比主动吸烟者吸入的更多。香烟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雾和支流烟雾两种。支流烟雾主要是指香烟燃烧散发出来的烟雾。这种烟雾中所含化学污染物浓度更高,如氨气、乙醛和乙酸等。
目前,《GB4706.45-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GB21551.3-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和《GB/T18801-2015空气净化器》等国家标准从电气安全、颗粒物净化性能、气态污染物净化性能和微生物净化性能四个主要方向对空气净化器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其中,气态污染物着重强调了甲醛的测试,但没有提及测试空气净化器去除香烟臭气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且,目前用于检测空气净化产品的香烟烟雾发生装置,无论是正压还是负压,都仅用于定量稳定发生香烟颗粒物,用于测试空气净化器颗粒物洁净空气量,都无法满足模拟香烟燃烧发生高浓度的臭气气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支流香烟烟雾发生装置,包括:
反应舱体,所述反应舱体中部设有隔板将反应舱体分为燃烧室和抽气室,所述隔板上设有插管,所述插管一端进入燃烧室,另一端进入抽气室,所述抽气室表面上安装风机,所述燃烧室上设有可打开闭合的门,所述门所在的面与隔板平行相对,燃烧室上安装导出管,所述导出管一端进入燃烧室内,另一端伸出燃烧室外,空气流量计,所述空气流量计一端进入燃烧室,另一端连接气泵。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香烟接盘,所述香烟接盘置于燃烧室内用于承接掉落的香烟灰烬。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搅拌风扇,所述搅拌风扇安装在燃烧室上,搅拌风扇包括燃烧室内的扇叶和安装在燃烧室外表面的电机,扇叶通过电机转轴与电机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插管的一端安装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若干气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点烟器,所述点烟器安装在门内壁上,点烟器的位置与插管的位置相对平行,点烟器与点烟板之间安装伸缩杆便于点烟器的移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伸缩杆一端连接点烟器,另一端穿过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点烟器为电阻丝点烟器、电阻片点烟器和电弧点烟器的其中任意一种。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顶端的盖板材料为透明材料。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香烟接盘可以接住香烟的灰烬,混合板上的门有助于香烟接盘的取出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26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