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介入导丝手持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0955.3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2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丹;李岩松;仇靖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代理公司: | 11333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俊玲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丝 本实用新型 固定装置 介入导丝 枢接 松紧 对称设置 缓冲软体 夹持凹槽 夹持 取下 柔软 缠绕 把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介入导丝手持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阻尼枢接;凹槽,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的相对内侧对称设置,缓冲软体,其设置在各所述夹持凹槽中;本实用新型的介入导丝手持固定装置,通过相互阻尼枢接的把手,便于调节夹持导丝的松紧程度,结构简单,安装和取下导丝更便捷,同时可以固定多种不同规格的导丝,各导丝的柔软段之间不会相互缠绕,便于临床手术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介入导丝手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导丝是介入手术所用的基本器械之一,也称为导引钢丝或导引线,是经皮穿刺插管的主要工具。导丝主要起到对导管的引导及支持作用,帮助导管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引导导管顺利到达病变处。
导丝根据其头部形状及用途可分为直形导丝,J形导丝,前端方向可控制导丝,更换导管用导丝,其中,直形导丝的前端可以是直头或稍有些弯的弯头,J形导丝的前端为弯钩形,一般包括长度可根据需要选择的柔软段,柔软程度也有所不同,柔软段一端连接的硬质段,该硬质段用于使导丝能够更便捷的在血管或腔隙中移动,临床上,常常需要将备用状态的导丝盘曲后浸泡在盛有肝素盐水的盆状容器中,而手术过程中经常需要几种导丝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导丝由于其柔软段的柔软程度不同,经常会缠绕或弹开掉落地面或悬吊在空中,造成手术环境很乱,手术器械被污染,现有的介入导丝固定器,一般采用两个枢接的把手,枢接处设置凹槽和海绵用于夹持导丝,两个把手之间设置拉伸弹簧,这种固定器,在使用时由于需要始终套在导丝外,因此会对操作导丝造成很大影响,另外,当同时需要使用多根导丝时,需要设置相应的固定器,也会加剧手术台的混乱,另外,仅采用拉伸弹簧提供夹持力,难以控制夹持的稳定程度,经常会造成松脱,因此亟需一种用于在手术中对导丝进行固定的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入导丝手持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效果,本发明的介入导丝手持固定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介入导丝手持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阻尼枢接;
凹槽,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的相对内侧对称设置,
缓冲软体,其设置在各所述夹持凹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凹槽沿所述第一把手及所述第二把手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把手及所述第二把手的非枢接端设置供手指穿过的耳部。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软体为海绵。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软体上设置多个供导丝提没入的缝隙。
作为优选,各所述凹槽的大小沿所述第一把手及所述第二把手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边缘配置为无棱角平滑过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介入导丝手持固定装置,通过相互阻尼枢接的把手,便于调节夹持导丝的松紧程度,结构简单,安装和取下导丝更便捷,同时可以固定多种不同规格的导丝,各导丝的柔软段之间不会相互缠绕,便于临床手术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把手 2-第二把手 3-凹槽 4-缓冲软体 5-耳部 6-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丹;李岩松;仇靖,未经张丹;李岩松;仇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09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狭窄扩张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