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转镍极耳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15250.2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9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才;高庆存;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华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44382 惠州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龚漫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耳 铝带 镍带 保护胶 极耳胶 本实用新型 铝转镍 包覆 电池 铝塑膜壳体 电池主体 焊接连接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重点保护 重复弯折 省略 延伸 折断 薄化 铝片 弯折 断裂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转镍极耳,包括铝带、镍带及极耳胶,所述铝带的一端与所述镍带的一端重叠形成连接部,通过在连接部焊接连接所述铝带、镍带;设有保护胶包覆所述连接部,所述极耳胶包覆所述保护胶并向所述铝带部分延伸,所述极耳胶由所述保护胶向所述铝带部分延伸的长度大于电池主体的铝塑膜壳体的厚度;所述镍带具有第一厚度,所述铝带具有比所述第一厚度薄的第二厚度。本实用新型对铝转镍处重点保护,加强极耳的整体强度,避免极耳重复弯折导致极耳断裂,可省略生产过程中避免极耳折断的弯折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对铝片进行薄化,可减少极耳占用电池的空间,近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转镍极耳。
背景技术
极耳是从电池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电池正极的极耳一般使用铝带,为了方便将极耳焊接在铜片上,在铝带一端焊接有一段镍带,这种极耳称为铝转镍极耳。由于铝材料具有质软的特点而极耳又很薄,生产运输过程中重复弯折很容易造成铝带尤其是转镍处铝带出现折断的现象,因此目前生产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通过一道弯折工序避免极耳折断。虽然现有的极耳已经很薄,但对于追求小体积、高密度的电池来说极耳的厚度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转镍极耳。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铝转镍极耳,包括铝带、镍带及极耳胶,所述铝带的一端与所述镍带的一端重叠形成连接部,通过在连接部焊接连接所述铝带、镍带;使用该极耳制造电池时,所述铝带的一端插入电池主体中并通过所述极耳胶热熔粘合在电池主体的铝塑膜壳体上;设有保护胶包覆所述连接部,所述极耳胶包覆所述保护胶并向所述铝带部分延伸,所述极耳胶由所述保护胶向所述铝带部分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池主体的铝塑膜壳体的厚度;所述镍带具有第一厚度,所述铝带具有比所述第一厚度薄的第二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厚度为0.08-0.1毫米,所述第二厚度为0.03-0.08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极耳胶、保护胶为白胶。
对照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铝转镍处设置有保护胶,在铝转镍处设置极耳胶包覆保护胶,极耳胶向铝带部分延伸,从而对铝转镍处重点保护,加强极耳的整体强度,避免极耳重复弯折导致极耳断裂,可省去生产过程中避免极耳折断的弯折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在极耳整体强度加强的基础上对铝片进一步薄化,可减少极耳占用电池的空间,近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铝转镍极耳,包括铝带1、镍带2及极耳胶5,所述铝带的一端与所述镍带的一端重叠形成连接部3,通过在连接部3焊接连接所述铝带、镍带。为了对铝转镍处重点保护,并加强极耳的整体强度,设有保护胶4包覆所述连接部3,所述极耳胶5包覆所述保护胶4并向所述铝带1部分延伸,所述极耳胶由所述保护胶4向所述铝带1部分延伸的长度大于电池主体6的铝塑膜壳体的厚度。在极耳整体强度得到加强的基础上对铝片进一步薄化处理,以节约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所述镍带2的厚度为0.08-0.1毫米的标准厚度;所述铝带1的厚度比所述镍带2的厚度要薄,为0.03-0.08毫米。
具体的,所述极耳胶4、保护胶5选用白胶。
使用该极耳制造电池时,所述铝带1的一端插入电池主体6中并通过所述极耳胶5由所述保护胶4向所述铝带1延伸的部分热熔粘合固定在电池主体6的铝塑膜壳体上,露出电池主体6的镍带被焊接在电池外表的铜片上。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华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华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52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