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蟑螂诱捕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14984.9 | 申请日: | 201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3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翔安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蟑螂 诱捕箱 诱捕 一端设置 单向门 收集箱 轨道 蟑螂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 掉落 饲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收集箱、诱捕箱和连通轨道,诱捕箱的下部设置有入口,入口上设置有单向门,连通轨道的一端设置于诱捕箱的底部,连通轨道的另一端设置于收集箱的中部。该蟑螂诱捕器,将诱捕饲料放在诱捕箱内,蟑螂从入口通过单向门进去诱捕箱内,由于蟑螂无法从单向门出去,因此会从连通轨道爬到收集箱内;由于连通轨道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中部,蟑螂会掉落在收集箱内,无法返还至诱捕箱,便于收集蟑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蟑螂捕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蟑螂诱捕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侵害十分明显,且不易杀灭,一旦蟑螂躲藏在缝隙之中将难以捕捉。现有技术中,人们有的用喷雾进行灭杀,由于蟑螂繁殖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喷雾灭杀需要每隔两三天就灭杀一次,所喷雾气进入到空气中,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长期使用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蟑螂诱捕器,用于家庭式诱捕蟑螂,减小蟑螂对人类日常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蟑螂诱捕器。
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收集箱、诱捕箱和连通轨道,所述诱捕箱的下部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上设置有单向门,所述连通轨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诱捕箱的底部,所述连通轨道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收集箱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门的上边转轴活动设置于所述诱捕箱上,所述单向门的下边设置有锯齿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口下方设置有斜坡,所述单向门位于所述斜坡上。
上述蟑螂诱捕器,将诱捕饲料放在诱捕箱内,蟑螂从入口通过单向门进去诱捕箱内,由于蟑螂无法从单向门出去,因此会从连通轨道爬到收集箱内;由于连通轨道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中部,蟑螂会掉落在收集箱内,无法返还至诱捕箱,便于收集蟑螂。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蟑螂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收集箱1、诱捕箱2和连通轨道3,诱捕箱2的下部设置有入口21,入口21上设置有单向门22,连通轨道3的一端设置于诱捕箱2的底部,连通轨道3的另一端设置于收集箱1的中部。
上述蟑螂诱捕器,将诱捕饲料放在诱捕箱2内,蟑螂从入口21通过单向门22进去诱捕箱2内,由于蟑螂无法从单向门22出去,因此会从连通轨道3爬到收集箱1内;由于连通轨道3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1中部,蟑螂会掉落在收集箱1内,无法返还至诱捕箱2,便于收集蟑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向门22的上边转轴活动设置于诱捕箱2上,单向门22的下边设置有锯齿部。锯齿部的间孔小于成年蟑螂的体积,利用蟑螂爱钻孔特性,引诱蟑螂进入诱捕箱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翔安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翔安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49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