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人救生艇的通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14779.2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5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潘松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智阳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W4/30;H04W4/90;H04N7/18;H04N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13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单元 救生艇 控制模块 通讯系统 后台控制中心 本实用新型 救援过程 收集信息 信息控制 传输 控制指令 信息交换 中转机 海域 监控 通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救生艇的通讯系统,包括用于接收所传输的信号并发出控制指令的后台控制中心;设置于无人救生艇上、用于传输所收集信息的第二通讯单元和用于根据所接收的信息控制无人救生艇工作的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通讯单元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设置于中转机上、用于传输所收集信息的第三通讯单元和用于根据所接收的信息控制中转机工作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三通讯单元连接于第二控制模块;所述后台控制中心设置有第一通讯单元,所述第一通讯单元、第二通讯单元和第三通讯单元相互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通讯系统可保障救援过程中无人救生艇通讯的稳定,且可对救援过程中附近海域情况进行监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救生艇的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北斗通讯系统多用于渔政船,可通过运作北斗通讯系统以实现对海上北斗船载终端用户的直接监控。然而当海洋事故发生时,由于传统救生艇效率低、安全系数低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救援成功率较低。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820591577.8号公开了一种船载卫星双向通讯系统,完善了卫星天线的通讯性能,并使之具有远程监控、远程升级功能,但船载卫星通讯仍存在一些缺点:通讯系统信号不佳,数据的传输和信号的传播可能由于外在因素不受控制中心监控,无人救援存在中断的可能性较高;此外,无法实现图像的实时传输,不能对海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救生艇的通讯系统,可保障救援过程中通讯系统的健全与稳定,且可对救援过程中附近海域情况进行监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人救生艇的通讯系统,包括:
用于接收所传输的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信号发出控制指令的后台控制中心;
设置于无人救生艇上、用于传输所收集信息的第二通讯单元和设置于无人救生艇上、用于根据所接收的信息控制无人救生艇工作的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通讯单元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
设置于中转机上、用于传输所收集信息的第三通讯单元和设置于中转机上、用于根据所接收的信息控制中转机工作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三通讯单元连接于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后台控制中心设置有第一通讯单元,所述第一通讯单元、第二通讯单元和第三通讯单元相互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换。
所述的基于无人救生艇的通讯系统中,所述第二通讯单元包括用于传输无人救生艇工作状态以及所采集的信息的第一卫星通讯模块和用于采集海域信息的第一图像传输模块,所述第一图像传输模块连接于第一卫星通讯模块,所述第一卫星通讯模块连接于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的基于无人救生艇的通讯系统中,所述第三通讯单元包括用于传输中转机工作状态以及所采集信息的第二卫星通讯模块和用于采集海域信息的第二图像传输模块,所述第二图像传输模块连接于第二卫星通讯模块,所述第二卫星通讯模块连接于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的基于无人救生艇的通讯系统中,所述第一图像传输模块包括第一图像采集模块和第一图像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接第一图像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图像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第一卫星通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卫星通讯模块以无线方式传输至后台控制中心;所述第二图像传输模块包括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和第二图像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接第二图像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图像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第二卫星通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卫星通讯模块以无线方式传输至后台控制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智阳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智阳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47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