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循环硫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14669.6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1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忠;许普;贺新;郭志军;赵悦;龙晶;米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7/20 | 分类号: | B01J37/20;G01N3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加氢 催化剂 循环 硫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循环硫化装置。该循环硫化装置包括:原料罐,与反应器相连,用于向反应器输送硫化油;反应器,设置有催化剂入口和反应产物出口,用于汽柴油加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气液相分离装置,与反应器的反应产物出口相连通,用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分离为液相和气相;碱洗罐,与气液相分离装置的气相出口相连通,用于脱除循环硫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硫化氢气体;液相收集罐,用于收集气液相分离装置分离出来的液相并输送至原料罐。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会有硫化油残留的技术问题,实现硫化油的循环使用,避免了硫化油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催化剂的完全硫化,减少催化剂硫化操作工序,并降低催化剂硫化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油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循环硫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汽柴油加氢催化剂研制过程中,通过初活性评价试验,优化筛选出催化剂的最佳组分和配比,众所周知,汽柴油加氢催化剂评价时,首先需要将氧化态催化剂制备成硫化态。传统的催化剂评价方法采用同一装置完成硫化、评价分析试验,方法为;用硫化剂(如二硫化碳、二甲基二硫),在反应器内进行升温硫化,将氧化态催化剂转化为具有加氢活性的硫化态催化剂。硫化过程中,硫化剂经原料泵泵入反应器中与氧化态催化剂在临氢状态下进行硫化反应,然后在高压分离罐、低压分离罐中气液分离后,硫化油收集到液相收集罐中,混合气体经碱液吸附有毒有害气体后排出评价装置。此种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在于每次活性评价前都要进行催化剂的硫化,催化剂硫化前,需要配制硫化剂,升温硫化时,评价试验装置被硫化剂污染,硫化结束后,需要对评价装置的原料罐、液相收集罐进行清洗;同时采用石脑油或原料油对反应器和管线进行置换,以避免硫化油对评价试验结果的影响。另外,需要对气体碱洗液进行更换,评价试验过程工序繁琐、操作人员劳动量大,且催化剂评价试验周期长,从催化剂装填到出合格样品,需要72小时,特别是在开发国Ⅴ、国Ⅵ清洁油品催化剂时,硫化过程中评价装置即使残留极少的硫化剂对试验结果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亟需一种新的实验室汽柴油催化剂硫化、评价分析新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汽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循环硫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硫化过程中评价装置易有硫化油残留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循环硫化装置。该循环硫化装置包括:原料罐,与反应器相连,用于向反应器输送硫化油;反应器,设置有催化剂入口和反应产物出口,用于汽柴油加氢催化剂的硫化反应;气液相分离装置,与反应器的反应产物出口相连通,用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分离为液相和气相;碱洗罐,与气液相分离装置的气相出口相连通,用于脱除循环硫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硫化氢气体;液相收集罐,用于收集气液相分离装置分离出来的液相并输送至原料罐。
进一步地,气液相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高压分离器和低压分离罐,其中,高压分离器直接与反应器的反应产物出口相连通,高压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低压分离罐的进料口相连通,高压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碱洗罐相连通,低压分离罐的液相出口与液相收集罐相连通,低压分离罐的气相出口,与碱洗罐相连通。
进一步地,碱洗罐的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气体流量计。
进一步地,原料罐与反应器之间的通路上设置有原料泵。
进一步地,循环硫化装置还设置有氢气缓存罐,氢气缓存罐的氢气出口连通于原料泵和反应器的通路上。
进一步地,反应器为能够用于后续汽柴油加氢催化剂评价装置的反应器。
进一步地,原料罐、氢气缓存罐和液相收集罐还分别设置有氮气入口。
进一步地,液相收集罐的液相出口与原料罐入口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4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