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选茶水浓度的陶瓷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11440.7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3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林益坚;苏宝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德化县恒利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35216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管莹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壶 上壶 茶水 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 泡茶 储水池 挡水板 溢流池 侧壁 导条 壶壁 弧形导流板 插销结构 导槽结构 双出水口 陶瓷茶壶 茶壶 饮茶 池侧壁 导流板 阶梯状 人性化 滑动 茶具 储水 倒出 壶盖 可选 双体 稀释 正对 契合 溢出 流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可选茶水浓度的陶瓷茶壶,包括上壶、下壶和壶盖,上壶与下壶通过导条和导槽结构相互契合且只能沿着导条长度方向滑动;上壶内设有储水池,储水池的一侧壁与上壶壶壁之间设有空隙,空隙下方设有弧形导流板,导流板下方的下壶壶壁上设有阶梯状挡水板,挡水板将下壶分为溢流池和泡茶池,溢流池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口,泡茶池侧壁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正对方向的上壶和下壶之间设有插销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壶储水流入下壶,下壶茶水稀释后溢出,形成淡茶;茶水直接从下壶侧壁流出,为浓茶的茶壶双体、双出水口结构,实现了茶水的不同浓度倒出,为饮茶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加人性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可选茶水浓度的陶瓷茶壶。
背景技术
茶有好坏之分,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茶水的浓度对于口感的直接影响要更直观些。然而现有茶壶一般只能通过茶叶浸泡时间来把握茶水浓度,并不具有调节茶水浓度的功能,对于喜欢淡茶的年轻人和女性,喜欢浓茶的中老年人,这样的茶壶明显是缺乏人性化设计的。另一方面,夏天天气炎热,口干舌燥时等待泡茶和热茶冷却的过程无疑是十分令人难以接受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选茶水浓度的陶瓷茶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选茶水浓度的陶瓷茶壶,包括上壶、下壶和壶盖,所述上壶左右两侧的底面设有导槽,下壶左右两侧设有与导槽配合的导条,上壶与下壶通过导条和导槽结构相互契合且只能沿着导条长度方向滑动;上壶内设有储水池,储水池的一侧壁与上壶壶壁之间设有空隙,空隙下方设有弧形导流板,导流板下方的下壶壶壁上设有阶梯状挡水板,挡水板将下壶分为溢流池和泡茶池,溢流池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口,泡茶池侧壁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正对方向的上壶和下壶之间设有插销结构,壶盖盖在上壶顶部。
优选的,所述与插销结构同面的上壶壶壁还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储水池底部和导流板底部均设有导流条,导流条起到将上壶储水池流出的水引流入下壶泡茶池中,防止水向上壶侧壁蔓延,流到壶外。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端部与上壶壶壁之间不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壶储水池储水,倒茶时储水池水流出导向下壶泡茶池,茶水经稀释后溢出,流向溢流池,通过溢流池的第一出水口倒出浓度较低的茶水;通过下壶壶壁上的第二出水口,侧着茶壶倒茶,泡茶池内的茶水直接流出第二出水口,溢流池和泡茶池的双出水结构,实现了茶水的不同浓度倒出,为饮茶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加人性化;另一方面,天气较热时,可以先在泡茶池加入热水泡茶,再往储水池倒入矿泉水,经过储水池的冷水稀释后,茶温更适宜直接饮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上壶1,2下壶,3壶盖,4导槽,5导条,6储水池,7上壶壶壁,8导流板,9下壶壶壁,10挡水板,11导流条,12溢流池,13泡茶池,14第一出水口,15第二出水口,16插销结构,1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德化县恒利陶瓷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德化县恒利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14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