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盲区观察孔的客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11316.0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5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苏力乾;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威驰腾绿巴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4;B60Q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观察通道 内蒙皮 右立柱 前围 盲区 本实用新型 发光模块 客车本体 凹缺部 副仪表 观察孔 驾驶座 外蒙皮 仪表台 中轴线 主仪表 穿孔 客车 感应开关 控制器 司机 左立柱 凹进 凹缺 车头 腔壁 平行 察觉 显露 直观 对立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盲区观察孔的客车,包括客车本体,客车本体的车头处具有前围结构,前围结构包括内蒙皮、外蒙皮、左立柱和右立柱,前围结构内侧设有仪表台,仪表台具有主仪表区域和副仪表区域,主仪表区域的后方设有驾驶座;副仪表区域向前凹进有将内蒙皮显露的凹缺部,内蒙皮和外蒙皮位于凹缺部内的区域处开设有穿孔,两穿孔形成有观察通道,观察通道的中轴线方向朝向驾驶座,且凹缺部位于与右立柱相对立的腔壁和观察通道的中轴线相平行,观察通道上设有一发光模块、控制器和感应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观察通道处于右立柱的左侧,更加便于司机直观地观察盲区,通过发光模块的设置,当盲区内有物体时使司机更易察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盲区观察孔的客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辆的视野盲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大因素,高大的客车、货车等车辆的视野盲区范围更大,驾驶过程中很难察觉盲区内的物体,例如儿童、路锥等高度较矮的物体处于盲区内时,司机很难发现该物体的存在,特别是当物体处于副驾驶一侧时,司机的视野盲区范围更大。
因此,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学校、驾考单位等场所普及车辆盲区的危险,同时不少汽车厂商也在逐渐改进车身结构以减小或消除视野盲区,例如在车头以及车身两侧设置照地镜,以便驾驶员能够看清前部盲区以及车身两侧盲区的情况,照地镜的设置使得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不仅需要看内外后视镜还要注意观察照地镜,诸多需要观察的镜子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增加司机驾驶负担,而且在车辆拐弯时,无论是车头照地镜还是车身两侧的照地镜均不易察觉处于车头侧前方存在的物体;为了进一步减小视野盲区,一些客车或货车还在车门上开设观察窗,但是现有的客货车的车门位置一般都与司机的位置相齐平,使司机观察车门上的观察孔时需要90°转头,这样在行使时,司机的视线需向观察孔处转移,无法同时兼顾车辆正前方的情况,易造成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盲区观察孔的客车,更加便于司机通过观察孔直观地观察盲区,且盲区内有物体时使司机更易察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盲区观察孔的客车,包括客车本体,客车本体的车头处具有前围结构,前围结构包括前围骨架以及分别设在前围骨架内外侧面上的内蒙皮和外蒙皮,前围骨架具有处于车头转角处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且前围结构上安装有处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前挡玻璃,前围结构内侧对应于前挡玻璃下方的区域处设有仪表台,仪表台具有与左立柱相靠的主仪表区域和与右立柱相靠的副仪表区域,客车本体内设有处于主仪表区域的后方的驾驶座;所述副仪表区域后侧面的右端端部处向前凹进有一将内蒙皮显露的凹缺部,所述凹缺部向上通至所述副仪表区域的上表面外,所述内蒙皮和所述外蒙皮位于所述凹缺部范围内的区域处均开设有一穿孔,所述前围骨架对应于两穿孔的区域处呈镂空状,两所述穿孔对应相连通形成有一通至车外的观察通道,所述观察通道的中轴线方向朝向所述驾驶座,所述凹缺部位于与右立柱相对立的腔壁和所述副仪表区域的后侧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凹缺部位于与右立柱相对立的腔壁和所述观察通道的中轴线方向相平行设置,且所述外蒙皮上的穿孔内嵌设有一将该观察通道封闭的透明罩,且所述前围结构上位于观察通道处设有一发光模块和控制发光模块亮灭的控制器,所述透明罩上设有一感应观察通道外物体距离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电连接。
所述观察通道呈由车内至车外方向向下延伸的倾斜状。
所述观察通道内嵌设有一长条壳体,所述长条壳体的两端端部呈敞开状,且所述长条壳体处于车内的端部上凸设有一与所述内蒙皮相贴合的卡合环。
所述卡合环与内蒙皮相贴的贴合面上贴设有沿卡合环的周向环绕布置的第一LED灯带,所述卡合环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第一LED灯带的光线透出的透光孔,各所述透光孔沿所述卡合环的周向间隔布置,此第一LED灯带为所述发光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威驰腾绿巴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威驰腾绿巴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1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