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10766.8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9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奕奕;张天烽;郑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格尼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5/06 | 分类号: | H02G5/06;H01R13/03;H01R13/04;H01R13/10;H01R1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支架 圆弧部 开口 槽体 左端 母线槽结构 向上延伸 向下延伸 防触电 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 从上至下 导电铜排 依次布置 右侧内壁 左侧内壁 镶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包括槽体,该槽体的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第二容纳槽,所述槽体的右侧内壁设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三、第四、第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容纳槽分别镶嵌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绝缘支架,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绝缘支架内均设有导电铜排,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右端、第二绝缘支架的右端均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的左端、第四绝缘支架的左端、第五绝缘支架的左端均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三圆弧部、第四圆弧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
背景技术
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中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电线电缆。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
当前,现有的母线槽包括槽体,该槽体内的左、右侧壁均设有数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设有绝缘支架,该绝缘支架内镶嵌有导电铜排,该绝缘支架的一端为开口结构,以便插接箱上插头的导电片插入铜排中进行导电,但是目前绝缘支架的开口较大,技术人员在安装或维修时手指不小心会进入到开口内,从而造成触电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其主要目的碍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触电母线槽结构,包括前后贯通的槽体,该槽体的底面中部为开口结构,该槽体的左侧内壁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所述槽体的右侧内壁设有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第五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第五容纳槽分别镶嵌有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该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第五绝缘支架内均设有导电铜排,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的右端、第二绝缘支架的右端均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三绝缘支架的左端、第四绝缘支架的左端、第五绝缘支架的左端均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的上、下方分别形成向下延伸、向上延伸的第三圆弧部、第四圆弧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左连接器、右连接器,所述左连接器包括左连接板、设于左连接板左侧面的两第一铜片,该两第一铜片分别插入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内的导电铜排内,所述右连接器包括右连接板、设于右连接板右侧面的两第二铜片,该两第二铜片分别插入第三绝缘支架、第四绝缘支架内的导电铜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格尼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格尼顿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10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