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物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8167.2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9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严倍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 |
代理公司: | 11728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金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搭接板 卡接板 连接端 搭接 壳体 储物盒 滑移孔 门体 锁舌 本实用新型 滑移腔 卡接面 开口处 拨扭 壳壁 连线 相对设置 旋转连接 搭接端 可滑移 滑移 拨动 垂直 体内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物盒,包括门体、壳体、拨扭和锁舌,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搭接端,连接端旋转连接在壳体的开口处;壳体包括远离连接端的壳壁,壳壁在位于壳体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一搭接板;拨扭包括相连接的拨动部和卡接板,卡接板包括卡接面,卡接面垂直于连接端和搭接端的连线;门体上开设有滑移孔,门体内设置有滑移腔,卡接板通过滑移孔延伸进滑移腔内,卡接板在滑移孔内沿连接端和搭接端的连线方向可滑移设置;锁舌与卡接板固定连接,锁舌内设置有第二搭接板,第一搭接板搭接在第二搭接板上;第一搭接板与第二搭接板之间的搭接长度小于卡接板的滑移距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物盒,避免了储物盒被误打开,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储物盒。
背景技术
储物盒是汽车内饰中常见的储物形式,常规的储物盒开门方式有:按压式、卷帘门式、推门式等。按压式操作的储物盒开门方式是当前市场上最普遍的形式,但有时候由于用户不小心碰到储物盒门,储物盒门就会被误打开;另外,用户若在储物盒门上面临时放置物品,储物盒门也容易被误打开,储物盒门打开方式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物盒,以避免储物盒被误打开,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物盒,包括门体和开口设置的壳体,所述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搭接端,所述连接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扭和锁舌;所述壳体包括远离所述连接端的壳壁,所述壳壁在位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一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朝靠近所述连接端的方向延伸;所述拨扭包括相连接的拨动部和卡接板,所述卡接板包括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垂直于所述连接端和所述搭接端的连线;所述门体上背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滑移孔,所述门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滑移孔相连通的滑移腔,所述拨动部位于所述滑移孔的外侧,所述卡接板通过所述滑移孔延伸进所述滑移腔内,所述卡接板在所述滑移孔内沿所述连接端和搭接端的连线方向可滑移设置;所述锁舌与所述卡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锁舌内设置有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二搭接板垂直于所述卡接面,所述第一搭接板搭接在所述第二搭接板上;所述第一搭接板与所述第二搭接板之间的搭接长度小于所述卡接板的滑移距离。
可选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壳体通过转轴旋转连接。
可选的,所述储物盒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门体上,所述扭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搭接板搭接在所述第二搭接板上时,所述扭簧沿周向被压缩。
可选的,所述扭簧为两个,两个所述扭簧分别套设在所述转轴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滑移孔开设在所述第一门板上,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限定出所述滑移腔,所述拨动部卡接在所述第一门板上背向所述第二门板的一侧;所述锁舌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搭接板相对设置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板上朝向所述第二门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卡接面朝向所述第一搭接板设置,所述卡接面上连接有搭接凸起,所述连接板上垂直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搭接凸起上。
可选的,所述储物盒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移腔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朝靠近所述卡接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二搭接板分别位于所述卡接板的两侧,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卡接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卡接板在所述滑移孔内沿所述连接端和所述搭接端的连线方向的滑移距离。
可选的,所述拨动部上设置连接有限位条,所述第一门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限位条可滑移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条上沿平行于所述卡接面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上沿平行于所述卡接面方向上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8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