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07990.1 | 申请日: | 201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0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培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培川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11363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风口 入风口 圆弧面 集风 离子风散热装置 外部空气 圆弧结构 约束通道 离子风 风速 放大 开口 离子风发生器 强制对流散热 高速离子 高速流动 局部形成 气流穿过 散热肋片 外侧斜面 圆滑过渡 运动气流 高效率 无噪声 散热 风向 负压 相切 申请 吸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包括离子风发生器和约束集风外壳;所述约束集风外壳包括入风口、约束通道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外侧斜面相切,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内部平面圆滑过渡;所述约束通道靠近所述入风口一端的开口宽度大于靠近所述出风口一端的开口宽度。通过约束集风外壳将入风口进入的离子风进行风速增强和风向改变,改变风速与风向的离子风沿着圆弧面高速流动,圆弧面外部空气局部形成负压,吸引外部空气随着高速离子风沿圆弧面一起运动,从而混合放大了运动气流,放大气流穿过散热肋片,形成强制对流散热的效果,实现离子风散热装置的无噪声、高效率散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离子风散热技术是一种基于正负离子中和的原理,由一对电极的一端产生正电离子,正电离子飞向另一端中和负电离子,便能带动空气形成稳定气流,即“离子风”带走热量,从而影响温度场。
离子风散热器的原理是通过高压电场,电离空气分子,带电的空气分子会受到电场的作用而运动,形成气流,现有的离子风散热结构,采用离子风垂直吹向散热肋片的散热方式,散热效率不高,离子风垂直吹向散热肋片的散热效率只相当于肋片自然对流的散热效率的三倍。产生离子的高压电源选择较低电压时离子风风量小,较高电压时使用不安全而且容易产生臭氧。
其他的主动对流散热结构基本都是风扇与散热肋片组合的形式,风扇转动本身会有噪音,长期运转噪音大,且机械转动部件也容易发生故障,维护量大。
综上所述,如何改善离子风散热器散热效率低,提供一种无噪音高效率的离子风散热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散热器效率低、噪音大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子风发生器和约束集风外壳;
约束集风外壳包括入风口、约束通道和出风口;
出风口设置有圆弧结构,圆弧结构一端与出风口外侧斜面相切,另一端与出风口内部平面圆滑过渡;
约束通道靠近入风口一端的开口宽度大于靠近出风口一端的开口宽度;
离子风发生器包括高压电源、电极支架、针状发射极和网状接收极;
针状发射极包括多个放电针尖,多个放电针尖等间距固定在电极支架上,电极支架连接入风口侧板;
高压电源电性连接电极支架;
网状接收极连接高压电源接地极;
网状接收极连接约束通道,垂直于针状发射极。
可选的,出风口设置的圆弧结构半径为5~10mm。
可选的,出风口设置的圆弧结构圆心角为70~80度。
可选的,出风口的缝宽为1~1.8mm。
可选的,入风口的宽度为20~30mm。
可选的,针状发射极上,相邻的放电针尖针距为10mm。
可选的,电极支架多排布置。
可选的,约束集风外壳为绝缘材料。
可选的,网状接收极为不锈钢丝网。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培川,未经马培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79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溉控制设备的远程通讯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反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