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位雷电闪击发生位置的避雷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06717.7 | 申请日: | 201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7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鹏;王磊;刘辉;杨金刚;孙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 |
| 代理公司: | 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程远;胡玉章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避雷带 雷击 磁致伸缩波导丝 雷电 防雷 本实用新型 镀锌圆钢 发生位置 检测装置 波导管 建筑物屋顶 扭转波信号 端部连接 接地措施 雷击防护 驱动脉冲 数学统计 仪表设备 重点区域 准确位置 常规的 耦合点 建筑物 行进 检测 伤害 传播 通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雷电闪击发生位置的避雷带,包括由镀锌圆钢、置于镀锌圆钢内部的波导管和置于波导管内部的磁致伸缩波导丝构成的避雷带,以及与避雷带的端部连接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产生沿磁致伸缩波导丝传播的驱动脉冲电流,并接收因雷击而在磁致伸缩波导丝上产生的扭转波信号,同时计算雷击发生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该避雷带可以检测雷电发生时,雷电与建筑物屋顶避雷带耦合点的准确位置;并通过数学统计,估计出雷电经常发生的重点区域,便于针对于此处的经常雷击区域在常规的防雷措施后进行进一步的防雷和接地措施,从而避免常规雷击防护措施所无法达到的防雷效果,避免对建筑物内通信、仪表设备的雷击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雷电闪击发生位置的避雷带。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站场的建筑物雷电防护中,避雷带又名接闪带(以下简称避雷带)是一种常用的雷电防护装置,通常采用直径10mm的热镀锌圆钢在建筑物屋顶组成网格状的避雷带。虽然根据国家规范在建筑物屋顶处设置了防雷措施,但在近些年的生产运行中,仍然不乏雷电对建筑物内仪表、通信等电子设备的闪击而造成设备损坏的现象发生。由于建筑物屋顶面积较大,避雷带分布纵横交错,很难判断雷击重点发生的部位,故也很难采取相应的重点防护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准确定位雷电击在建筑物屋顶处与避雷带相耦合位置的避雷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雷电闪击发生位置的避雷带,包括由镀锌圆钢、置于所述镀锌圆钢内部的波导管和置于所述波导管内部的磁致伸缩波导丝构成的避雷带,以及与所述避雷带的端部连接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产生沿所述磁致伸缩波导丝传播的驱动脉冲电流,并接收所述避雷带由于雷击而在所述磁致伸缩波导丝上产生的扭转波信号,同时计算雷击发生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脉冲电流发生器、检测线圈、滤波电路、阻尼装置和信号处理器;所述脉冲电流发生器与所述磁致伸缩波导丝连接,所述检测线圈套在所述磁致伸缩波导丝上,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位于所述检测线圈后端的所述磁致伸缩波导丝上,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与所述检测线圈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磁致伸缩波导丝为Fe-Ga波导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安装有磁致伸缩波导丝的避雷带,可以检测雷电发生时,雷电与建筑物屋顶避雷带耦合点的准确位置,并通过数学统计,估计出雷电经常发生的重点区域,便于针对于此处的经常雷击区域在常规的防雷措施后进行进一步的防雷和接地措施,从而避免常规雷击防护措施所无法达到的防雷效果,避免对建筑物内通信、仪表设备的雷击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雷电闪击发生位置的避雷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雷电闪击发生位置的避雷带的避雷带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位雷电闪击发生位置的避雷带的避雷带布置图。
图中:1、镀锌圆钢;2、波导管;3、磁致伸缩波导丝;4、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定位雷电闪击发生位置的避雷带,包括由镀锌圆钢1、置于镀锌圆钢1内部的波导管2和置于波导管2内部的磁致伸缩波导丝3构成的避雷带,以及与避雷带的端部连接的检测装置4;检测装置4产生沿磁致伸缩波导丝3传播的驱动脉冲电流,并接收避雷带由于雷击而在磁致伸缩波导丝3上产生的扭转波信号,同时计算雷击发生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6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