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液透析管道固定夹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01728.6 | 申请日: | 201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5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英;曾兴街;吴桂英;郭浪;周德斌;廖珊;酒艳;彭春香;卢春秀;侯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英 |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28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透析 管道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血液透析管道固定夹,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内穿设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套杆在第一固定套内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进行转动,该装置采用第一固定套、第一套杆、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卡块、限位槽和活动杆,达到了对血液透析管道进行方位调节的同时对血液透析管道进行固定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夹、第二固定夹、螺纹柱和螺纹帽,实现了对装置的夹紧固定,同时不会对床单或者床垫造成损坏,整个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血液透析管道固定夹。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血液透析管套进行固定,中国专利提出了血液透析管道固定夹,专利号为:CN203263995U,其包括上凹槽块、卡扣、卡栓、下凹槽块、夹子、铰链,上凹槽块和下凹槽块通过铰链连接;上凹槽块上设置有三个开口向下的凹槽,下凹槽块上设置有三个开口向上的凹槽,上凹槽块上的三个凹槽和下凹槽块上的三个凹槽两两对称呈通道形状,上凹槽块右端设置有卡扣,下凹槽块右端设置有卡栓,卡扣和卡栓配合起到固定上凹槽块和下凹槽块的作用,下凹槽块下部与夹子固定连接,将夹子夹在床单或气垫上,起到固定作用,利用凹型槽能方便固定血液透析管道,具有容易操作、更换方便、容易携带等特点,然而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夹子夹在床单或者气垫上,会对床单或者气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同时其在固定后无法做到对被夹住的血液透析管进行角度调节,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血液透析管道固定夹,具有调节方便、固定性强和便于使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血液透析管道固定夹,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内穿设有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套杆,所述第三套杆的表面穿设有第三固定套,所述第三固定套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背面,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杆的底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内穿设有第二套杆,所述第二套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表面穿设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表面穿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夹的顶部开设有三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板的底部卡设有三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形状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英,未经陈文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1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取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