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用安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0295.2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4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谷姜蓉;陶平安;刘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车用空调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8/28 | 分类号: | F04C28/28;F02B67/06 |
代理公司: | 50223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极管 电磁线圈 本实用新型 离合器本体 热熔器 输出端 输入端 安全保护装置 旋叶式压缩机 发动机轮系 安全性能 并联设置 电连接 压缩机 皮带 串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用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离合器本体,所述离合器本体内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串联有热熔器;还包括二极管,所述电磁线圈上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电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热熔器并联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性能,保护压缩机同时对发动机轮系皮带进行保护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用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旋叶式压缩机是一种比滑片式压缩机效率更高、体积更小的一种新型回转式压缩机,广泛用于汽车空调器系统中。主要部件有气缸、转子、叶片和前后端盖(或称前后轴承座)。旋叶式压缩机与滑片式压缩机的最大区别是转子与气缸是同心配置,转子完全平衡,所以转速可以很高,最高转速可达9000r/min。提高转速后可以使泄漏减少,也使机器的尺寸和质量减小。由于叶片是斜置,使叶片上端部与气缸内壁间的摩擦力及叶片两侧与槽间的摩擦力减小,故旋叶式压缩机的效率也提高了。
现有的发动机轮系多为一根皮带,在空调启动过程中,遇到压缩机异常工作时,其中失效之一是离合器“打滑”。离合器打滑使压缩机无法正常运转,达不到正常的制冷效果。当离合器打滑时它的温度必然很高,出现高温现象,温度可以达到400-500℃,如此高的温度会将发动机轮系皮带熔断,对汽车行驶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危及汽车内人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性能,保护压缩机同时对发动机轮系皮带进行保护的旋叶式压缩机用安全保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旋叶式压缩机用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离合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本体内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串联有热熔器。
这样,电磁线圈串联有热熔器,在离合器出现“打滑”时,其温度升高,热熔器熔断,使得压缩机停止运转,对整车轮系皮带起到保护作用。具体的,热熔器可以选择最高温度为180℃或者200℃或者其他任意温度,根据不同离合器的设计采用不同的温度。热熔器与电磁线圈串联设置,当离合器温度大于热熔器的设定温度时,热熔器的熔断丝熔断,压缩机停止动作,进而对离合器、皮带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极管,所述电磁线圈上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电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热熔器并联设置。
这样,首先,设置有二极管,可以保证整车的电磁兼容性。再者,在热熔器的熔断丝熔断后,电流通过二极管,使得并联在热熔器两端的二极管通电发光,提示熔断丝已经熔断,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并且进行故障排除,提高检测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本体具有电磁线圈槽,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所述电磁线圈槽内,所述热熔器设置在电磁线圈槽开口位置处。
这样,热熔器设置在电磁线圈槽的开口位置处,其一部分位于电磁线圈槽内,另一部分裸露于空气中,方便对热熔器进行更换,并且进行故障排除,提高检测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线圈槽的底部是一个平面。
这样,电磁线圈槽的底部是一个平面是为了在装配电磁线圈时使其平整容易放置并增加其电磁吸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离合器的电磁线圈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离合器的电磁线圈与热熔器以及二极管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车用空调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建设车用空调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02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