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生产用热力回流型加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7921.7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3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段远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纳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50240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46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板 主箱体 本实用新型 加热装置 陶瓷生产 输气管 风机 热力 开门 回热结构 回收利用 加温装置 内竖直壁 燃料燃烧 热量集中 水平安装 产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生产用热力回流型加温装置,包括主箱体以及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安装于主箱体上,所述主箱体上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导热板上安装有回热结构;所述加热装置,其包括:炉箅子、第一开门、第二开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输气管以及第二输气管;所述炉箅子水平安装于主箱体内竖直壁面上,且位于导热板下侧;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技术领域,本装置通过结构上的改变,添加了热力回流功能,将原本流失的热量集中回收利用,减少热量的损耗,提高燃料燃烧产热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陶瓷生产用热力回流型加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汉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汉族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直至今日,瓷器仍在人们生活占有重要位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瓷器烧制炉具热利用率低、浪费燃料、大量热量被浪费使瓷器受热不足,严重影响瓷器质量,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生产用热力回流型加温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条件下瓷器烧制炉具热利用率低、浪费燃料、大量热量被浪费使瓷器受热不足,严重影响瓷器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陶瓷生产用热力回流型加温装置,包括主箱体以及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安装于主箱体上,所述主箱体上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导热板上安装有回热结构;
所述加热装置,其包括:炉箅子、第一开门、第二开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一输气管以及第二输气管;
所述炉箅子水平安装于主箱体内竖直壁面上,且位于导热板下侧,所述第一开门铰链连接于主箱体左侧壁面上,所述第二开门铰链连接于主箱体左侧壁面上,且位于第一开门下侧,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主箱体前侧壁面上,所述第二风机安装于主箱体前侧壁面上,且位于第一风机下侧,所述第一输气管一端安装于第一风机出风口上,另一端穿过主箱体伸入主箱体内部,所述第二输气管一端安装于第二风机出风口上,另一端穿过主箱体进入主箱体内部;
所述回热结构,其包括:受热部以及回热部,所述受热部连接于主箱体上,所述受热部连接有回热部;
所述受热部,其包括:受热罩板、第一受热挡板、第二受热挡板以及运料开门;
所述受热罩板两侧分别安装于主箱体前后端面上,所述第一受热挡板安装于受热罩板左侧,所述第二受热挡板安装于受热罩板右侧,所述运料开门铰链连接于第一受热挡板上;
所述回热部,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排烟口、一对结构相同的排烟接头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排烟管;
一对所述排烟口安装于导热板上,且位于第二受热板右侧,一对所述排烟接头分别安装于一对所述排烟口上,一对所述排烟管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排烟接头上,另一端朝向向上,且其为呈“弓”字形结构,均匀的盘于受热罩板两侧壁外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门以及第二开门上安装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小把手。
优选的,所述运料开门上安装有运料把手。
优选的,所述主箱体下壁面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罩板呈“n”字形,扣装于主箱体上侧。
优选的,所述炉箅子上开设有分不均匀的通孔。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纳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纳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79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板材材料的蒸压养护装置
- 下一篇:模台码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