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PET探测器模块散热的双层水冷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7834.1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2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彭彪;王洋;訾磊;陈楠;倪昌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37245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215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板 水流通道 上层 下层 散热 本实用新型 散热器 出水口接头 进水口接头 散热模块 散热需求 双层水冷 温度过高 有效解决 不均匀 探测器 水器 连通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PET探测器模块散热的双层水冷散热器,包括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内部均设置用于散热的水流通道,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的水流通道之间通过转水器连通,在所述下层冷板的水流通道端部设有进水口接头,在所述上层冷板的水流通道端部设有出水口接头。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特的双层冷板结构设计,不仅能够解决探测器温度过高且温度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能够对上层散热要求得到有效解决,适用于PET探测器散热模块的散热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CT成像设备的散热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PET探测器模块散热的双层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CT成像设备中,由于系统的空间非常小,导致PET探测器与MR系统的发热元件距离过近,之前多采用空气被动方式散热,但由于自发热的PET探测器对热敏感非常高,过高的温度会带来暗噪声,所以CT成像质量差,不利于使用者观察。
由于之前所采用的空气被动方式散热,在理想状态下(发热量稳定且不高)一定程度能解决探测器因自身的热量的问题所带来的暗噪声,但是实际使用时由于与MR的系统发热元件(梯度线圈、RF线圈)过近,且受脉冲作用时,RF线圈和梯度线圈还会产生散场,这种时变的散场会与内部金属件交互作用,并产生额外的热量,另外顶层PCB上安装的器件同时也产生热量。使得设备上下层发热量不一致,且下层温度探测器区域要求工作时温差极低(<0.5℃),纯粹靠空气的被动散热是解决不了的。
由于PET探测器内部空间极其珍贵,留给散热用的空间非常小,采用水冷方式冷却时,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应当尽量减少水冷板的体积,减小体积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冷板厚度有限,由于材料本身的内应力及加工时所受的外力,成品后非常容易出现冷板弯曲、平面度差、位置度差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一种应用于PET探测器模块散热的双层水冷散热器,通过独特的双层冷板结构设计,不仅能够解决探测器温度过高且温度不均匀的问题,而且能够对上层散热要求得到有效解决,适用于PET探测器散热模块的散热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PET探测器模块散热的双层水冷散热器,包括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内部均设置用于探测器模块散热的水流通道,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的水流通道之间通过转水器连通,在所述下层冷板的水流通道端部设有进水口接头,在所述上层冷板的水流通道端部设有出水口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之间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均为长方体式结构,下层冷板的水流通道由下层冷板一侧外端部呈直线流通至内端部,再由下层冷板另一侧呈弯曲形流通至外端部途径散热器件区域,上层冷板的水流通道由上层冷板一侧外端呈弯曲形流通至内端部,再由上层冷板另一侧呈弯曲形流通至外端部,途径散热器件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之间通过螺钉和定位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冷板、下层冷板均采用6063-T6铝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双层冷板结构设计,每层冷板内部均具有特殊的水流通道,每层冷板各负责不同器件的散热,能够满足CT成像设备中PET探测器模块上下层发热量不一致的散热需求。
2、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两层冷板中间增加隔热层,用来隔绝上层冷板及下层冷板由于温度的差异所产生的热传导,保证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在上层冷板和下层冷板中所设计的独特的水流通道,能够保证对各散热器件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7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