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农用推拉车及其使用的行走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7166.2 | 申请日: | 2019-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2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李安山;单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安山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用 拉车 及其 使用 行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走轮,它包括有轮体外围环周向间开均布的数个横置承重条,所述承重条具有背对轮体转动轴线而用与土表抵顶接触的按压面,特征是:该行走轮不设置抓地齿。另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农用推拉车,由于采用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轮,故其可在刚收获完(如大蒜等)根茎类作物的松软田地里被轻松拉动或推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具体为一种农用推拉车;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车轮,具体为一种行走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农用推拉车,如鸡公车、老虎车、架子车等,几乎都采用的是由轮毂、轮辐、轮辋和轮胎等构成的常规轮子;这类推拉车在松软尤其是刚收获完(如大蒜等)根茎类作物的田地里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够将之拉动或推动。为达到省力的目的,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电动或汽油机驱动的手扶农用车,但均存在性价比不高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CN201320401597.1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有这样一种行走轮,它包括有轮体外围环周向间开均布的数个横置承重条;所述承重条被中间支撑,并具有背对轮体转动轴线而用与土表抵顶接触的按压面;基于所述承重条形成有抓地齿,所述抓地齿与所述承重条的断面交角呈“L”形;此外,该行走轮还包括有外围凸出设置的可代替所述承重条在硬地上进行滚动的轮周环,为能在田间进行作业,所述轮周环可拆卸。这一行走轮虽然是适合耕作机使用,但并不适用于农用推拉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缺乏针对田间使用的农用推拉车设计的行走轮,本实用新型就是提供一种可使农用推拉车能够在刚收获完(如大蒜等)根茎类作物的松软田地里被轻松拉动或推动的轮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轮:它包括有轮体外围环周向间开均布的数个横置承重条,所述承重条具有背对轮体转动轴线而用与土表抵顶接触的按压面,但该行走轮不设置抓地齿。
优选的,所述承重条为型材,更优选的为T型钢,包括翼板和腹板,所述翼板背对轮体的转动轴线,所述按压面即所述翼板的顶面。
前述现有的行走轮,因是作为驱动轮,故设置抓地齿可以有效地降低滑转率;但若直接转用到农用推拉车上,则所述抓地齿在嵌入土中后会随着轮体的转动向前倾轧土壤,产生阻力。本实用新型由于不设置抓地齿,所以也就消除了这一阻力源;同时,由于所述承重条是间开设置的,故亦不用像常规轮子那样行走时需要克服前进过程中伴随的持续推碾土壤的阻力。虽然所述承重条在落到土面上后到整个轮体以之为支点向前转动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也会对土壤产生挤压,但这种挤压由于作用的是浅层虚松的表土;当轮体以该承重条为支点向前转动时,所述承重条的受力传递到轴体上,又绝大部分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只有向后很少的分力才属于阻力,因而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良好的省力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该行走轮还包括有外围凸出设置的既可切进土壤而不产生实际抵顶、同时又能代替所述承重条在硬地上进行滚动的片状轮环部。由于农用推拉车自重小、驮载不多,故所述轮环部可以设计成片状,从而可以切进土壤,无需拆卸,不影响在田间使用。
优选的,所述承重条为由中间或/和两侧的辐板支撑,所述辐板的外周圈区域兼作所述轮环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有一种农用推拉车,由于采用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轮,故其可在刚收获完(如大蒜等)根茎类作物的松软田地里被轻松拉动或推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行走轮其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I位置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及因采用该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安山,未经李安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7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