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拼接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96795.3 | 申请日: | 201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94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树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4 | 分类号: | A01G18/64;A01G18/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3500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架 培养装置 悬空平台 拼接 食用菌 发热块 牵引架 真菌 箱门 本实用新型 单独培养 单体培养 底部中心 独立设置 节省资源 内部固定 牵引丝 锁扣 贴合 堆积 报废 占用 失败 观察 死亡 培育 统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拼接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包括箱体、培养架和发热块,所述箱体的一侧安装有箱门,所述培养架安装在箱体的内部,所述发热块设置在箱体内侧底部中心,远离箱体的所述箱门的一侧固定有锁扣,靠近培养架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悬空平台,所述悬空平台的一端安装有牵引架,远离悬空平台的所述牵引架的一侧安装有辅助牵引丝。该便于拼接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独立设置培养架,在使用的同时,可采用单体培养,且可采用堆积的方法,不占空间,占用少量空间就可以对不同的真菌进行单独培养,且便于统计观察比较等更加贴合实际,同时独立培养的设置,当其中一层真菌如果培育失败,不会造成大面积死亡或报废,节省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拼接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其营养价值,和味道颇受大众的欢迎,早期阶段食用菌只可通过采摘野生品种,野生的食用菌虽然味道比人工培育的鲜美,但野生食用菌个头较小产量少,为了满足大众需求人类开始培养食用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真菌培育的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加大了产量也改善了食用菌的口味和营养价值,但在某一些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例如食用菌培养所用的器具一般采用的成批次培养虽然能够加大产量却影响了质量,并且真菌之间相互的干扰也会影响食用菌的培育,单独培养又太不现实,这些器具的缺点不仅仅影响了培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对食用菌的口感和价值的体现,为了改变上述情况,则需要对食用菌培养所使用的器具装置等进行优化改进。
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有这样的缺点,例如不便于拼接安装,食用菌多采用成批次无间隙培养如果中间留有空隙则又减少了食用菌的产量,这样的设置在收割时往往因为不易拆解培育架体而造成食用菌浪费,温控系统以及湿度控制主要通过塑胶膜实现,不便于观察不好控制,易造成食用菌死亡或是局部枯萎,影响产量和品质等,因此要对现在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拼接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不便于拼接安装,食用菌多采用成批次无间隙培养如果中间留有空隙则又减少了食用菌的产量,这样的设置在收割时往往因为不易拆解培育架体而造成食用菌浪费,温控系统以及湿度控制主要通过塑胶膜实现,不便于观察不好控制,易造成食用菌死亡或是局部枯萎,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拼接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包括箱体、培养架和发热块,所述箱体的一侧安装有箱门,所述培养架安装在箱体的内部,所述发热块设置在箱体内侧底部中心,其中,
远离箱体的所述箱门的一侧固定有锁扣,靠近培养架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悬空平台,所述悬空平台的一端安装有牵引架,远离悬空平台的所述牵引架的一侧安装有辅助牵引丝,所述培养架上设置有衔接口,远离衔接口的所述培养架上固定有拼接块,所述培养架内部设置有恒温层,靠近的恒温层所述衔接口的内侧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培养架设置有三个,且其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培养架等距离设置在箱体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悬空平台固定在箱体的内部中心。
优选的,所述牵引架设置有两个,所述牵引架关于悬空平台的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衔接口为十字形零件,衔接口设置有四个,所述衔接口关于培养架的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拼接块为十字形零件,所述拼接块和卡槽的尺寸相吻合,所述拼接块和卡槽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拼接的食用菌独立培养装置:
1.整个培养体系放入培育箱中进行,更加便于人为的观察,且内置恒温层和发热块,对温度的控制更加直接快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6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金针菇菇根切面白度的培养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菌棒定量注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