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92057.1 | 申请日: | 2019-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3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林;高杰;孔洋洋;杭晨霞;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友德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曹桓 |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导管 | ||
一种隧道导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隧道导管包括推送杆和管体,管体的一端部与推送杆连接,管体的部分或全部由编织管构成,由于编织管相较于例如现有的不锈钢内管较为柔软,因此使推送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顺畅度,可以完成一定的弯曲度的要求,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中顺利地穿越血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导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隧道导管(10a),包括推送杆(30a)和管体(20a)两部分,其中,推送杆(30a)的一端与管体(20a)连接,管体(20a)用于穿设导丝。
现有隧道导管产品管体设计均一,在通过分支血管缺乏支点,且导管设计硬度过大则容易损伤血管,硬度小则通过性能不理想且缺乏支撑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导管,以改善或缓解现有隧道导管产品管体设计均一导致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导管,其包括推送杆和管体,管体的一端部与推送杆连接,管体的部分或全部由编织管构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隧道导管,由于编织管相较于例如现有的不锈钢内管较为柔软,因此使推送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顺畅度,可以完成一定的弯曲度的要求,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中顺利地穿越血管。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隧道导管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编织管包括编织层以及形成于编织层的外壁的第一弹性层,编织层用于支撑第一弹性层。
其中,编织层用于支撑第一弹性层,使编织管具有较好的支撑性,同时便于后期进行推送,弹性层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包裹编织层,防止编织层直接与血管内壁接触,降低编织管与血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可选地,编织层包括第一编织层以及第二编织层,第一编织层的端部与第二编织层的端部连接,且第一编织层位于第二编织层靠近推送杆的一侧,第一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大于第二编织层的编织密度。
通过两级不同的致密度的编织层的设计,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其中,需注意的是,编织层的疏密程度与编织管的软硬相关,一般而言,编织层的编织密度越大,也即是越致密,编织管硬度越大,编织层越疏松,对应的编织管越软。第一编织层的编织密度较大,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达到相应的硬度要求,使用时提供较好的推送能力和支撑性。第二编织层的编织密度较小,相比于第一编织层较软,能够提供较好的转向能力和过弯能力。
可选地,第一编织层由第一编织丝沿管体的轴向螺旋缠绕所得,第一编织丝的间距范围为0.11-0.125mm;和/或,第二编织层由第二编织丝沿管体的轴向螺旋缠绕所得,第二编织丝的间距范围为0.125-0.14mm。
通过具体的编织丝的编织形式,通过量化的数据的规定,得到最佳的力学性能。
需注意的是,由于第一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大于第二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因此,在编织丝不变的条件下,第一编织丝的间距应当小于第二编织丝的间距。
可选地,第一弹性层的材料为聚酰胺高分子材料、改性聚酰胺类高分子材料或聚酰胺类高分子复合材料。
出于对编织层的支撑性能以及推送性能的要求,可选地,编织层的材料为不锈钢等医用级金属,其硬度高,支撑性能佳,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编织层沿管体的轴向伸缩,造成推送效果不佳的问题。
可选地,编织层由编织丝沿管体的轴向螺旋缠绕或交错缠绕所得。
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管体的部分由编织管构成,管体的部分由柔性管构成,柔性管与编织管远离推送杆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友德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友德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920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分药盒
- 下一篇:一种硫酸钠冷冻结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