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化增压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88351.5 | 申请日: | 2019-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7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卢连苗;卢勃;杨军明;陈建荣;劳科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43/02 | 分类号: | F04B43/02;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4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膜泵主体 减震套 本实用新型 流体通孔 模块化 增压泵 消音 分流 减震垫圈 进水接口 水流流速 减震垫 消音筒 侧壁 出水 进水 流出 震动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模块化增压泵,包括隔膜泵主体、减震套组件、消音机构;本实用新型隔膜泵主体产生的各个方向的震动被减震套组件的减震套、减震垫和减震垫圈吸收,此外,在隔膜泵主体进水或出水时,通过消音筒的侧壁上的流体通孔,形成的多个通道,使的水流在流入/流出流体通孔后被分流,再由各分流的水流相互冲击,使水流流速减缓,经过多次这样的过程,达到水流缓慢流入进水接口的下过,以实现消音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器增压泵技术领域,更加具体的,涉及模块化增压泵。
背景技术
如何有效减震来达成消除恼人噪音响声,一直是所有制造隔膜泵厂商都急于解决的难题。
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211913.2”,名称为“具减震消音之隔膜泵用管接头”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隔膜泵的减震结构,其通过在管接头的入水管内,直接塞置入一螺旋杆,使得该入水管的内壁面与该螺旋杆的各螺纹齿谷之间形成一连续性的螺旋流动通道;当该管接头螺固接合于隔膜泵泵头盖体的出水口上后,可将来自泵头盖体高压水室的增压水导引成稳定流(steady flow),并同步降低增压水的水压拍击入水管内壁面的撞击力及其反作用力,进而使泵头盖体的震动大幅降低及减少,同时消除因震动所造成的恼人噪音响声。
然而,上述结构中仅在管接头处塞入降噪用的螺旋杆,降噪结构的空间有限,无法达到预期的将噪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模块化增压泵。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模块化增压泵,包括隔膜泵主体,其包括泵头组件,在所述泵头组件上垂直开设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套组件,所述减震套组件包括一呈筒状且两端开口的减震套,在所述减震套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其一开口的后盖,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一减震垫圈;在所述减震套的另一端上盖设有一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出水接口同轴的穿孔,所述隔膜泵主体设置在所述减震套组件内,其后端与所述减震垫圈抵靠,其前端与所述减震垫抵靠;
在所述减震套组件上方设置有消音机构,所述消音机构包括相互盖合的消音室前盖和消音室后盖,所述消音室前盖和所述消音室后盖之间形成消音室,所述消音室通过一隔板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室;在所述消音室前盖上设置有分别与两个不同腔室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在所述消音室后盖上设置有与分别与两个不同腔室连通的两插接管,所述插接管穿过所述减震垫上设置的穿孔后与所述隔膜泵主体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插接配合;
在所述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腔室中的进水管、出水管和两插接管处设置有消音筒,所述消音筒两端分别与所述腔室的上下壁抵靠,在所述消音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流体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穿孔的侧壁的圆周上设置多个加强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成型在所述消音室后盖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腔室的上下壁上均设置有定位凸台,消音筒上下两端插在所述定位凸台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增压泵在使用时,隔膜泵主体产生的各个方向的震动被减震套组件的减震套、减震垫和减震垫圈吸收,此外,在隔膜泵主体进水或出水时,通过消音筒的侧壁上的流体通孔,形成的多个通道,使的水流在流入/流出流体通孔后被分流,再由各分流的水流相互冲击,使水流流速减缓,经过多次这样的过程,达到水流缓慢流入进水接口的下过,以实现消音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膜泵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消音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8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