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固定皮下持续负压吸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7691.6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8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冯佳禹;程岳阳;刘倩;谭从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佳禹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皮下 持续 吸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固定皮下持续负压吸引装置,用于外科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包括引流管、负压注射器、腹带、固定杆,所述负压注射器包括套管、注射器筒体、活塞推杆、侧翼,所述套管为中空管状,引流管套设在套管上实现与负压注射器的连接,所述活塞推杆包括活塞头、活塞杆、推力件,所述活塞杆为长方形肋板沿着轴线圆周对称设置结构,相邻两个肋板之间形成楔形凹槽,所述注射器筒体的尾端圆周侧面对称设置两个侧翼,所述固定杆通过连接件实现与侧翼的连接,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卡件,所述腹带两端设有固定件,所述腹带中部对称设置多个引流孔,所述腹带远离人体皮肤的一侧设置多个固定环,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负压稳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妇产科及外科患者的腹部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固定皮下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负压引流装置常会用到引流球或者引流瓶,专利号为CN201621267545.X,一种腹部切口皮下负压引流器,其公开的技术特征是包括负压引流球、连接管、活塞、挂环、第一负压引流管、第二负压引流管、侧孔和穿刺针头,所述负压引流球的一侧直接带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负压引流球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负压引流管和第二负压引流管,所述第一负压引流管与负压引流球连通,所述第二负压引流管上开设有多个侧孔,所述第二负压引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头,该装置采用负压球作为负压装置,缺陷是:当患者起床活动时,携带负压球会带来极大的不便, 此外由于连接的导管较长,牵拉容易造成导管的脱落。此外,伤口大面积接触负压吸引装置极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负压装置为注射器的也有一定缺陷,专利号为CN201120016699.2,一种简易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包含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引流管和胶布,第二注射器通过胶布固定在第一注射器的上部一侧,第一注射器的底端连接有引流管,该方案以5ml注射器推杆支撑于20ml注射器活塞尾端和注射器筒体尾端之间并用胶布固定,以维持注射器负压,而实际应用中5ml注射器推杆易滑动,导致负压不稳定,影响治疗效果,且每日换药时需撕下胶布以清除引流液,所需时间较长;另一现有技术专利号为CN201620874112.4,名为新型负压注射器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注射器筒体、推杆活塞,所述注射器筒体尾端的挡手翼外侧分别设有侧翼,所述推杆活塞的支撑臂上设有多个缺口,挡手翼和侧翼通过软连接方式连接,亦可通过套接方式连接,侧翼可向注射器筒体内侧翻折,挡手翼和侧翼上分别设有位置相互对称、相互固定的突起和凹槽,该申请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负压吸引的注射器,但这种固定方式接触面积小,活塞的固定效果难以保证,活塞容易滑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固定皮下持续负压吸引装置,用于外科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防止患者切口下积液、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促进切口的一期愈合,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负压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固定皮下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引流管、负压注射器、腹带、固定杆,所述负压注射器包括套管、注射器筒体、活塞推杆、侧翼,所述套管为中空管状,设置在注射器筒体前端,其直径与引流管一致,引流管套设在套管上实现与负压注射器的连接,所述活塞推杆设置在注射器筒体内,包括界定注射器筒体内部液密地的活塞头、与所述活塞头固定相连的活塞杆、与活塞杆连接操纵活塞杆推入推出注射器筒体的推力件,所述活塞杆为多个长方形肋板沿着轴线圆周对称设置的结构,相邻两个肋板之间形成楔形凹槽,所述注射器筒体的尾端圆周侧面对称设置两个侧翼,所述固定杆通过连接件实现与侧翼的连接,所述固定杆为与楔形凹槽相匹配的楔形结构,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卡件,所述腹带为长方形结构,两端设有固定件,便于腹带固定在人体腹部,所述腹带中部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两列引流孔,便于引流管穿过,所述腹带远离人体皮肤的一侧设置多个固定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佳禹,未经冯佳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7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教学用篮球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盆栽的缓释肥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