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4962.2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7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董成斌;董伟;陈爱林;吴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4 | 分类号: | B22D11/124;B22D11/14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出水软管 控制球阀 冷却系统 冷却水 前辊道 漏水 辊子 检修 本实用新型 出水总阀 次数减少 回水总管 进水总阀 进水总管 使用周期 连铸机 流提供 三级管 延伸 开闭 停滞 垂直 生产 | ||
1.一种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用于给切前辊道的各个辊子(20)提供循环冷却水,所述切前辊道具有并列排布的多个流(30),每个所述流(30)均具有相同数量的所述辊子(20),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总管(1)、安装于进水总管(1)上的进水总阀(2)、回水总管(3)、安装于回水总管(3)上的回水总阀(4)、自进水总管(1)引出的至少一根二级进水管(5)、自回水总管(3)引出且与二级进水管(5)数量相同的二级回水管(6)、自二级进水管(5)引出的三级进水管(7)、自二级回水管(6)引出的三级回水管(8)、安装于三级进水管(7)上的进水球阀(9)以及安装于三级回水管(8)上的回水球阀(10);所述二级进水管(5)和二级回水管(6)均在垂直于所述流(30)的水平方向延伸,一根二级进水管(5)与一根二级回水管(6)相互配对形成二级管路,所述二级管路的数量根据每个流(30)的辊子(20)数量设置;所述三级进水管(7)和三级回水管(8)的数量相同,每根三级进水管(7)均具有与其并列排布的一根三级回水管(8)相互配对形成三级管路,所述三级管路在平行于流(30)的方向上延伸;自所述切前辊道的一侧向另一侧对各个流(30)依次进行数字编号,各奇数流(30)的同侧均设置有三级管路,所述三级管路引出多组进出水软管(11)分别与该三级管路相邻的流(30)的辊子(20)一一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每个所述流(30)的辊子(20)数量小于等于10个时,设置一个所述二级管路,当每个流(30)的辊子(20)数量大于10个时,设置至少两个二级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同一个二级管路引出的三级管路向同一个流(30)引出最多十组进出水软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每个所述流(30)的辊子(20)数量为11-20个,设置两个二级管路,且该两个二级管路向每个奇数流(30)的同侧分别引出一组三级管路,自每个奇数流同侧的所述两组三级管路引出的多组进出水软管(11)分别与相邻的流(30)的辊子(20)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1)和所述回水总管(3)均为φ90不锈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进水管(5)和二级回水管(6)均为φ60不锈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进水管(7)和三级回水管(8)均为φ60不锈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铸机切前辊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球阀(9)和所述回水球阀(10)均为D25球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49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