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导热油中间回路的铅铋快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4020.4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9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南金秋;周川江;杨均勇;谭璞;张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艳美;侯柏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换热器 导热油 隔离阀 余热排出系统 出口隔离阀 空气冷却器 膨胀罐 铅铋 核电厂 膨胀 应急 本实用新型 传热介质 电加热器 管道连通 两侧设置 使用寿命 事故工况 系统运行 中间回路 热冲击 反应堆 排出 排热 连通 余热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导热油中间回路的铅铋快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通的辅助换热器、膨胀罐和空气冷却器,所述膨胀罐连通所述管道的两侧设置有入口隔离阀和出口隔离阀,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出口隔离阀之间设有第一隔离阀,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空气冷却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阀,所述膨胀罐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膨胀罐内导热油温度的电加热器。该铅铋快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在系统运行初期,可避免传热介质(导热油)对辅助换热器造成热冲击,避免引发设备失效,提高辅助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能保证反应堆在丧失正常排热路径的事故工况下余热的长期排出,且可有效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的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带有导热油中间回路的铅铋快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铅铋快堆是指以铅铋合金为一回路冷却剂的先进快中子反应堆,其一般采用池式或半池式结构,能实现封闭式燃料循环,可在常压、高温条件下运行。由于铅铋合金具有熔点低、沸点高、低的饱和蒸汽压、化学惰性、中子截面小和热导率高等优点,其在能量产生、传递、转换和固有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革新性的潜力。因此,铅铋快堆是最有可能实现工业示范的四代堆之一。
应急余热排出系统作为反应堆的专设安全系统之一,它的设计和研究,对提高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铅铋快堆一般采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非能动安全系统的优点有:利用介质自身密度差和重力等固有特性进行工作,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减少了因电源故障而引起的系统失效;降低了堆芯熔化概率。因此,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研究和发展迅速,在第三代和第四代反应堆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欧盟铅冷快堆ALFRED(Advanced Lead Fast Reactor EuropeanDemonstrator)的应急余热排出系统一般采用非能动三回路设计,中间回路介质为高压水,其中中间回路位于一回路与三回路之间,一回路位于反应堆主容器内。该系统设置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主要设备有:冷凝器、冷却水箱和相应的管道、阀门。在事故工况下,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和主蒸汽管线被隔离,应急余热排出系统投运,中间回路水进入蒸汽发生器,受一回路铅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自然循环进入应急余热排出系统的冷凝器,冷凝器以三回路的冷却水箱为冷源,将蒸汽冷凝成水,冷凝水靠重力返回蒸汽发生器,再次产生蒸汽,形成循环,最终将反应堆余热排往热阱—水箱中的冷却水。该系统运行初期,中间回路的低温水将会对蒸汽发生器造成热冲击,降低蒸汽发生器使用寿命,甚至引发设备失效从而造成事故的恶化。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导热油中间回路的铅铋快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导热油中间回路的铅铋快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能保证反应堆在丧失正常排热路径的事故工况下余热的长期排出,且可有效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导热油中间回路的铅铋快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通的辅助换热器、膨胀罐和空气冷却器,所述膨胀罐连通所述管道的两侧设置有入口隔离阀和出口隔离阀,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出口隔离阀之间设有第一隔离阀,所述辅助换热器与所述空气冷却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阀,所述膨胀罐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膨胀罐内导热油温度的电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4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核电站堆腔注入系统
- 下一篇:紧凑型压水堆一回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