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充高压直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3513.6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辜飞;胡凤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0 | 分类号: | H01H50/00;H01H50/54;H01H50/02;H01H50/14;H01H50/16;H01H50/38;H01H9/44;H01H1/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铁组件 铁架 上盖组件 电弧 接触组件 外壳内部 缓冲垫 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 穿插设置 磁吹灭弧 对称设置 方向设置 高压直流 腔体空间 外壳侧壁 外壳顶端 线轴组件 增大的 磁吹 底端 两组 灭弧 圆孔 拉长 冷却 贯穿 延伸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充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顶端的上盖组件,外壳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电磁铁组件,电磁铁组件通过下缓冲垫与外壳内部底端固定连接,电磁铁组件顶端贯穿外壳的顶端并延伸至开设在上盖组件顶端的圆孔内,外壳侧壁分别均开设有与上盖组件相配合的卡槽,电磁铁组件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且与下缓冲垫顶端固定连接的铁架,铁架为类C形结构,铁架的顶端穿插设置有待排接触组件,待排接触组件底部且位于铁架内部套设有线轴组件。有益效果:采用全新结构设计,采用单独的磁吹灭弧系统,并在电弧被磁吹的方向设置尽量增大的腔体空间,使电弧有足够的空间被拉长冷却,达到迅速灭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充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高压直流继电器产品对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从整车电路结构设计上多采用主正继电器控制电源电路正极,电路负极采用主负高压继电器控制,两路电极分别采用高压直流继电器单独控制,这样的设计从电源分配单元是无疑的,如果从整车电源分配空间上无形的占用双倍的控制线路空间,进而影响PDU控制盒箱体单元的分配空间。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为了能节省PDU控制盒箱体单元的分配空间,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充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双结构式接触器,将整车上的主正继电器器和主负继电器器合二为一,在满足产品性能参数的同时,又能为整车体积减少空间,实现小型化、质量轻量化的作用,还能节约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充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外壳顶端的上盖组件,其中,所述外壳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通过下缓冲垫与所述外壳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组件顶端贯穿所述外壳的顶端并延伸至开设在所述上盖组件顶端的圆孔内,所述外壳侧壁分别均开设有与所述上盖组件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且与所述下缓冲垫顶端固定连接的铁架,并且,所述铁架为类C形结构,所述铁架的顶端穿插设置有待排接触组件,所述待排接触组件底部且位于所述铁架内部套设有线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待排接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铁架顶端的陶瓷组件,所述陶瓷组件底端穿插设置有推杆组立。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组立包括设置在所述陶瓷组件底端与所述铁架相配合的铁片组件,所述铁片组件的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底部套设有动铁芯,并且,所述推杆组件上且位于所述铁片组件与所述动铁芯之间套设有返回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铁片组件顶端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顶端设置有陶瓷座,所述陶瓷座的顶端设置有接线杆和位于所述接线杆一侧的接线柱。
进一步的,所述铁片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圈底端连接的铁片,所述铁片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静铁芯,所述铁片的底端且位于所述静铁芯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组件包括依次贯穿所述铁片及所述静铁芯并与所述动铁芯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上且位于所述铁片上方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卡圈、上垫圈、上绝缘环、动端子、压缩弹簧、下绝缘环及下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座的顶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接线杆及所述接线柱相配合的上缓冲垫,所述接线杆与所述接线柱的顶端分别均套设有防护冒,所述静铁芯与所述动铁芯的外侧套设有与所述铁片底端固定连接的金属壳,并且,所述线轴组件包覆在所述金属壳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线轴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金属壳上的线轴,所述线轴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一组线圈端子,所述线轴上缠绕设置有两端与一组线圈端子分别连接的漆包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3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