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极性电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3036.3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胡凤生;曹俊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51/02;H01H9/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触点 电磁继电器 永磁体 磁吹 磁轭 动触点 环绕设置 无极性 本实用新型 磁吹灭弧 负载输入 内部安装 放电 产品结构 充电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极性电磁继电器,包括U形磁吹组件、第一静触点、动触点和第二静触点,U形磁吹组件的内部安装有动触点,动触点的两端且位于U形磁吹组件的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U形磁吹组件由第一磁轭、第二磁轭、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三永磁体和第四永磁体构成,第一静触点的外侧环绕设置有第一磁轭,第二静触点的外侧环绕设置有第二磁轭。有益效果:从而在不改变原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电磁继电器负载输入端无极性输入,结构简单、成本低、磁吹灭弧性能更佳,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单个电磁继电器同时具备充电、放电的功能,使电磁继电器能在工况复杂的环境使用,提高电磁继电器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无极性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电磁继电器在小体积的条件下实现高电压大电流切换,在电磁流继电器的触点结构中,已经采用了一种磁吹灭弧结构。依据左手定律,磁吹灭弧机构能够将电磁继电器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有效拉长,从而进行灭弧。目前众所周知的磁吹灭弧结构都采用4片永磁体不同极性的排列方式(N极-S极)进行磁吹灭弧,这种灭弧方案对负载输入端有极性要求,如负载端极性接反或有反向电压输入会造成继电器触点粘结、严重时会发生爆炸。如图6为目前现有灭弧结构的磁吹灭弧示意图,如图7所示如负载端极性发生变化,电弧方向将发生改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极性电磁继电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在不改变原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电磁继电器负载输入端无极性输入,结构简单、成本低、磁吹灭弧性能更佳,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单个电磁继电器同时具备充电、放电的功能,使电磁继电器能在工况复杂的环境使用,提高电磁继电器的使用范围。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极性电磁继电器,包括U形磁吹组件、第一静触点、动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U形磁吹组件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动触点,所述动触点的两端且位于所述U形磁吹组件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其中,所述U形磁吹组件由第一磁轭、第二磁轭、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三永磁体和第四永磁体构成,所述第一静触点的外侧环绕设置有所述第一磁轭,所述第一磁轭类U形结构,所述第一磁轭的开口处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静触点相配合的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并且,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三永磁体的对应面极性相同,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的极性相同并与所述第一磁轭的磁力线形成第一环形磁场,所述第二静触点的外侧环绕设置有所述第二磁轭,所述第二磁轭类U形结构,所述第二磁轭的开口处两侧内壁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相配合的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四永磁体,并且,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四永磁体的对应面极性相同,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四永磁体的极性相同并与所述第二磁轭的磁力线形成第二环形磁场,并且,所述第一永磁体内侧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内侧极性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磁场与所述第二环形磁场构成封闭环形磁场。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环形磁场的磁场线与所述动触点的触点中心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分别均与所述第一磁轭的侧壁相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四永磁体分别均与所述第二磁轭的侧壁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从而在不改变原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电磁继电器负载输入端无极性输入,结构简单、成本低、磁吹灭弧性能更佳,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单个电磁继电器同时具备充电、放电的功能,使电磁继电器能在工况复杂的环境使用,提高电磁继电器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30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断裂的继电器骨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继电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