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改善血液循环的微芯片转动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82055.4 | 申请日: | 2019-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5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登科;江勇孝;杨仁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汇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5/02 | 分类号: | A61N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贾博雍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改善 血液循环 芯片 转动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循环的微芯片转动设备,包含有一壳体以及一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于该壳体上设置有一驱动单元,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设置于该驱动单元的输出上,以经由该驱动单元驱动旋转。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上设置有一或多个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该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包括有至少一接收器、至少一高频振荡器以及至少一发送器,该接收器接收该人体微电波后经由该高频振荡器的放大回路将该人体微电波放大强化后经由该发送器反馈回人体以促进人体微循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微芯片转动设备,特别是指一种能够增加接收与反馈的人体微电波以增进人体血液循环效果的微芯片转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芯片多是设置于贴布上以直接贴覆于人体肌肤上,让欲传递物或传感器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避免因为衣物隔绝或空间干扰而造成传递效果不佳的问题,适合用于针对人体特定部位,在人体穴位或局部区域形成电场、磁场,促进血液循环、舒缓人体不适。生物贴片的应用发展相当广泛,例如含有传统药物的医疗贴布、例如置入磁石、钛金属、锗金属等特殊物质的保健贴布、例如是利用近场通讯以无线监控生理信息的NFC贴布,用以监控心跳、血糖、血压等各种人体讯号,上述贴布除了可以提供原本具有的功效外,同时能够利用人体自身产生的微弱电流,达到促进药物或其他特殊物质渗透至人体的效果。
然而,现有技术中生物芯片采用贴覆式,对于肌肤较容易过敏或产生不适感的使用者而言,会有使用上的顾虑或担心,因此,本案创作人研发出一种可以远距离使用的生物芯片装置,适用于各种使用者以促进人体循环,增进身体保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远距离使用生物芯片并且能够增进人体血液循环效果的转动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循环的微芯片转动设备,包含有一壳体以及一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于该壳体上设置有一驱动单元,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设置于该驱动单元的输出上,以经由该驱动单元驱动旋转。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上设置有一或多个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该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包括有至少一接收器、至少一高频振荡器以及至少一发送器,该接收器接收该人体微电波后经由该高频振荡器的放大回路将该人体微电波放大强化后经由该发送器反馈回人体以促进人体微循环。
进一步地,该壳体设置有一握持部。
进一步地,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上设置有一或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一或多个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以及一或多个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具有一接收该人体微电波以形成第一感应电流的第一接收器、一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接收器并将该第一感应电流第一级共振放大的第一高频振荡器以及一将该共振放大的第一感应电流输出为第一波束的第一发送器;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分别跨设于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形成该第一波束一侧的位置上,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具有一或多个接收该第一波束以形成第二感应电流的第二接收器、一电性连接至该第二接收器并将该第二感应电流第二级共振放大的第二高频振荡器以及一将该共振放大的第二感应电流输出为第二波束的第二发送器;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设置于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共振放大的该第二波束之上,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具有一接收该第二波束以形成第三感应电流的第三接收器、一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收器并将该第三感应电流第三级共振放大的第三高频振荡器以及一将经由三级共振放大后的第三感应电流输出为第三波束并集中回馈至人体的第三发送器。
进一步地,该微芯片转动设备更进一步包含有一搭载并设置于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一侧或搭载并设置于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一侧的基板。
进一步地,该微芯片转动设备更进一步包含有一结合于该基板上并包覆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及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上的保护层。
进一步地,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第一波束的指向方向是指向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所在平面的一或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汇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汇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20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