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80207.7 | 申请日: | 201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5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戴增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一鸣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郭若山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盒体 内腔连通 蓄电池状态 上端 连接孔 排气槽 排气孔 指示器 侧壁 球盒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状态产生 误判 内腔 排出 下端 体内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包括具有内腔的盒体,所述盒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以上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孔隙;所述盒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排气孔,或者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以上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孔的深度方向相同且下端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排气槽。通过排气孔或排气槽,有利于将盒体内的气泡排出,避免影响色球的移动,不易对蓄电池的状态产生误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配件,尤其是一种用于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
背景技术
蓄电池状态指示器也称为电眼,其可通过检测蓄电池电解液比重显示不同的颜色,以便用户初略判断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其中,颜色的显示主要依靠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色球来实现,该色球通常被装在一个球盒内。
传统的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通常包括一盒体,该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电解液进出的孔隙,色球被放置在盒体的内腔中,其可随着电解液密度变化,使小球移动,显色产生变化,通过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观察窗可观测到不同的颜色。然而,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中不可避免会有气泡产生,当气泡在盒体的内腔中产生或者进入盒体的内腔后,会阻挡色球的位置移动,导致用户对蓄电池的状态产生误判。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用于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对蓄电池的状态产生误判的用于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包括具有内腔的盒体,所述盒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以上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孔隙;所述盒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排气孔,或者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以上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孔的深度方向相同且下端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排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盒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液槽或进液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内腔包括上腔室和位于所述上腔室下方的下腔室,所述上腔室的侧壁上具有两个成倒八字形布置的第一斜导面,两个所述第一斜导面的下端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连接孔正下方的连接口,所述下腔室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斜导面,所述第二斜导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布置,且所述下腔室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口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斜导面与所述第二斜导面相互垂直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以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侧壁为第一侧壁,相对应的另一个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挡球板,所述第二侧壁具有第二挡球板和第三挡球板,所述第一侧壁在与所述第二挡球板和所述第三挡球板对应的位置处都形成有所述孔隙,所述第二侧壁在与所述第一挡球板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所述空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排气孔或排气槽,有利于将盒体内的气泡排出,避免影响色球的移动,不易对蓄电池的状态产生误判。
2、通过设置斜导面,确保色球能够自由上下移动,且不影响观察。
3、通过设置挡球板,避免色球从盒体的内腔移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球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盒体; 11-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一鸣交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一鸣交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0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厚度薄的智能电池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的均衡与加热集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