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72665.6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5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利;李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云利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伟文;李彦孚 |
地址: | 252800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血管 造影 头部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包括弧形底座和夹持板,所述弧形底座为U型,所述弧形底座上螺纹连接有一对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旋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铰球套,所述夹持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铰球,所述转轴通过铰球套转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弧形底座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一对滑槽,所述滑槽中滑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开口处一侧粘接有弧形托板,所述通孔的开口处另一侧粘接有柔性垫圈,该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能够对趴在检测床上的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能够更加牢靠的固定患者头部,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
背景技术
患者在进行心脑血管造影时,需要先让患者躺在造影床上,然后将头部和身体固定,防止头部或身体晃动导致图像模糊,使医生产生误诊,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头部固定装置,大多为U型固定夹板,一方面U型固定夹板不能够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以及形状进行调节,固定效果较差,另一方面U型固定夹板仅仅使用患者平躺时的固定,当部分患者后背存在伤口无法平躺时,U型固定夹板便不能够很好的固定患者头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造影时的U型固定夹板功能单一,固定效果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包括弧形底座和夹持板,所述弧形底座为U型,所述弧形底座上螺纹连接有一对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旋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铰球套,所述夹持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铰球,所述转轴通过铰球套转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弧形底座的内壁对称开设有一对滑槽,所述滑槽中滑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壁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开口处一侧粘接有弧形托板,所述通孔的开口处另一侧粘接有柔性垫圈。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远离铰球套的一侧粘接有气垫,所述气垫的外壁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远离气垫的一端连接有气囊。
优选的,所述弧形底座的弧形内壁粘接有海绵制的垫板。
优选的,所述滑槽为楔形槽,所述固定板为与滑槽形状相匹配的楔形板,所述固定板插入滑槽中并紧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固定板、滑槽、弧形托板和夹持板,当患者平躺时,弧形底座中的垫板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旋紧旋钮夹持板对患者头部两侧进行夹持固定,当患者趴在检测床上时,将固定板插入滑槽中,患者的下巴容置在弧形托板中,并通过夹持板对头部两侧进行夹持,解决了患者无法平躺时头部无法固定的问题,同时设置有气垫,在固定患者头部两侧时,气垫中冲入气体,使得该固定座能够更加牢靠的固定患者头部,并且提升了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心脑血管造影头部固定座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底座、2弧形托板、3垫板、4固定板、5气囊、6充气管、7旋钮、8转轴、9夹持板、10气垫、11铰球套、12通孔、13滑槽、14柔性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云利,未经王云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726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