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71598.6 | 申请日: | 2019-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6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魏晶晶;庄则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则豪 |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囊 移动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一端口封闭的挠性套管以及固定套设在挠性套管的封闭端外侧的球囊体,挠性套管的内部并排设有注水通道和注气通道,注水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水口,注水通道于位于球囊体内部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水口,以注水充盈球囊体;注气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气口,注气通道于靠近球囊体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位于球囊体的外侧,以注气充盈消化道管腔。该装置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采用扩张充盈胃腔的方式,不仅可控制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的运动,停留于病变部位反复观察摄片,还可以使用附加注气功能用于扩张胃腔获得有效视野,解决目前多数胶囊内镜通过食管腔过快、不可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胶囊内镜是一种采用摄像元件无创采集消化道黏膜图像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用于胃及结肠疾病诊断的胶囊内镜(包括磁控胶囊内镜)也在逐渐成熟。
然而,胶囊内镜在食管黏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较少,这主要与内镜胶囊咽入后通过食管十分迅速有关。已证实现有胶囊通过食管的中位时间仅2s,存在病变观察困难及漏诊的风险。
为提升胶囊内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出现一些技术改良。一种改良思路为提升胶囊的摄像能力,如将传统的单摄像头胶囊改为双摄像头、运用高速拍摄(14~18帧/s)和高速图像存储技术等,已有应用这些技术改良的专用食管胶囊内镜上市,但仍存在明显缺陷,如在食管内拍摄图像属于随机行为,无针对性和选择性,不能对可疑病灶进行重点观察;胶囊内镜主要依靠食管蠕动向前移行,不具备可控性等。这些缺点在新近出现的磁控胶囊内镜中亦同样存在。另一种改良思路为通过各种外力牵引方式控制胶囊从而减缓其在食管腔的通过速度。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线控胶囊内镜(公告号:CN208339481U),即带固定杆的胶囊,连接线控装置来控制运动;另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公告号:CN206285094U)设计橡皮圈安置器放置胶囊,通过牵引线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完成胃的观察。此外,国内有文献报道通过改良绳系控制胶囊体(每条绳子直径0.1mm,共4条),从而减缓其因蠕动波及自身重力因素在食管腔的移动速度,延长观察时间。以上几种牵引方式不可避免造成鼻腔黏膜、食管腔黏膜损伤等,病人不适感增加。
另一方面,食管和胃肠道黏膜的病变细节在充气状态下方可能得到满意观察,但现有的所有胶囊内镜均无充气功能。采用检查同时服用产气药物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能满意,因此目前常用的扩张胃腔方法是让患者饮用大量清水,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充盈不良、影响视野等问题。
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可以有效控制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移动速度、并可辅助注气的胶囊内镜辅助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而且可控制胶囊内镜的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囊内镜移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一端口封闭的挠性套管以及固定套设在挠性套管的封闭端外侧的球囊体,所述挠性套管的内部并排设有注水通道和注气通道,所述注水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水口,注水通道于位于球囊体内部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水口,以注水充盈球囊体;所述注气通道于远离球囊体的一端口为进气口,注气通道于靠近球囊体的一端侧壁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球囊体的外侧,以注气充盈消化道管腔。
进一步的,所述挠性套管包括并行排列且固联在一起的注水充盈导管和注气充盈导管,所述注水充盈导管的内腔形成注水通道,所述注气充盈导管的内腔形成注气通道。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挠性套管远离球囊体一端的三通接头,所述注水充盈导管和注气充盈导管从三通接头的同一端伸入,并分别从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伸出,注水充盈导管与注气充盈导管伸出三通接头的一端均连接有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则豪,未经庄则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71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