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吸顶灯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7533.4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93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白岩;徐泽堃;于显驰;李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家居 灯罩 人体红外传感器 热释电 吸顶灯 室内 本实用新型 智能吸顶灯 触发电路 断电延时 红外控制 控制电路 光源室 放电 探头 电充 光源 熄灭 延迟 智能 移动 | ||
一种智能家居吸顶灯控制电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智能家居用的基于WIFI控制或者红外控制的智能吸顶灯,存在开启延迟或者开关错误,智能效果差的问题。灯罩内分为光源室和模块室,光源室内设置LED灯板,LED灯板上布满LED灯,模块室内设置有LED灯触发电路,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PIS209S嵌在灯罩内,且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PIS209S的探头露在灯罩外,当人在房间内,但是长时间未移动,通过电充C1的放电和断电延时的作用仍然能够维持LED灯亮一段时间,才被熄灭。它用于对智能家居吸顶灯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家居吸顶灯控制电路。属于智能家居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家居使用最多的就是自动化灯光控制,现有的智能吸顶灯是基于WIFI而非zigbee协议进行联网的,控制相对延迟,延迟基本上就是人进入房间后行走两米左右的时间灯才会亮,如果家庭网络不好的情况延迟可能会更大,而且存在WIFI通病,就是非常容易离线。离线后还需手动重新绑定,WIFI连接延迟较大。
另外,现有的红外灯,类似于青蛙眼原理,只能检测到移动的物体,如果坐在家中不动,红外传感器将认为室内无人,并且检测是有时间间隔的,做不到实时监控,智能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智能家居用的基于WIFI控制或者红外控制的智能吸顶灯,存在开启延迟或者开关错误,智能效果差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智能家居吸顶灯控制电路。
一种智能家居吸顶灯控制电路,它包括灯罩1、光源室2、LED灯板、模块室和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PIS209S,
灯罩1内分为光源室2和模块室,光源室内设置LED灯板,LED灯板上布满LED灯,模块室内设置有LED灯触发电路,
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PIS209S嵌在灯罩内,且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PIS209S的探头露在灯罩外;
LED灯触发电路包括电容C1、二极管D1、电阻R1-R7、比较器IC1、三极管BG1、继电器J1和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KT,
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PIS209S的电源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和继电器J1线圈的一端均连接供电电源,
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PIS209S的电压输出端同时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1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同时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
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PIS209S的接地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三极管BG1的发射极均连接电源地,
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1线圈的另一端,
继电器J1常开触点J1-1的一端和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KT常开触点KT-1的一端均连接+12V供电电源,继电器J1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连接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KT线圈的一端,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KT线圈的另一端和LED灯的负极均连接电源地,LED灯的正极连接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KT常开触点KT-1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75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泄放电流控制电路及LED驱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室内智能调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