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止水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6665.5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7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松;乐祥;毛磊;尹博韬;陈春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2 | 分类号: | B21D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徐杨松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止水 下模 升降机构 成型 上模 成型槽 本实用新型 加工装置 卸料机构 安装架 卸料 成型压头 减少材料 上模设置 生产效率 现场加工 止水铜片 上端 板卡 节地 下端 止水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止水加工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安装架和升降机构,下模和升降机构均设置在安装架上,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下模的上端面上设有成型槽,上模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成型槽配合的成型压头;上模与升降机构相连接,并通过升降机构靠近和远离下模,以配合下模实现对铜止水板进行成型;上模和/或下模上设有用于对成型的铜止水进行卸料的卸料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现场加工铜止水,减少成品的占地达到节地效果,可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利于保证止水铜片质量,减少止水接头;卸料机构的加入,这样可以对成型后的铜止水进行卸料,避免成型后的铜止水板卡在成型槽内或卡在成型压头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止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止水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铜止水主要用于水工建筑物施工分缝处,防止分缝处产生渗漏。
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铜止水主要是在市场上根据图纸定型加工采购,然后运输至工地仓库,以上方法有较大弊病,一般铜止水布置的施工分缝位置不固定,容易出现变化,断面尺寸不一致,而工厂加工的一般都是定型的2m、4m、6m长等。如果全都采用定型加工的,在某些接头处就会比较浪费,且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损坏,另外,市场上的铜片原材料是卷装的,在工厂加工成型后则是直条状,导致占地面积增加,浪费土地资源并且临建费用增大,加大工程成本。
根据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其建设地点一般比较偏远,工程所在地材料物资匮乏,购买困难,而铜止水又是水利工程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防渗材料,另外水利工程发电厂房部位分缝处结构复杂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易新增或变更止水部位,铜止水尺寸、结构存在较大变更概率,如采用工厂定型加工,则可能会导致采购的加工定型铜止水无法使用,造成浪费,且水利工程仓库考虑防汛和安全等原因,仓库一般不会布置在工程施工区域内,主要布置在施工道路入口处,距离施工现场一定距离,这样一来会导致工程水平运输成本增加,运输过程中铜止水还有损坏的风险。
故需要研发一种加工装置,解决上述施工现场加工铜止水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止水加工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止水加工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安装架和升降机构,下模和升降机构均设置在安装架上,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下模的上端面上设有成型槽,上模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成型槽配合的成型压头;上模与升降机构相连接,并通过升降机构靠近和远离下模,以配合下模实现对铜止水板进行成型;上模和/或下模上设有用于对成型后的铜止水板进行卸料的卸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将待成型的铜止水板置于下模上,启动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带动上模下行,从而利用上模上的成型压头以及下模上的成型槽的共同配合实现对铜止水板进行成型,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铜止水加工装置可以现场根据需要加工铜止水,减少成品的占地达到节地效果,可减少材料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利于保证止水铜片质量,减少止水接头;卸料机构的加入,这样可以对成型的铜止水进行卸料,方便操作者取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卸料机构包括卸料弹簧和卸料板,卸料弹簧的一端与卸料板相连接,卸料弹簧的另一端与上模设有成型压头的端面和/或下模设有成型槽的端面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避免成型的铜止水板卡在成型槽内或卡在成型压头上,卸料效率高。
进一步,位于成型压头两侧的上模上和位于成型槽两侧的下模上均设有安装槽,卸料机构设置在安装槽内,卸料机构中卸料板在卸料弹簧的作用下伸出到安装槽外,上模与下模合模后卸料板将完全进入到安装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成型过程中不影响铜止水成型,能够确保成型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66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摩擦折弯机构
- 下一篇:一种镍带类产品防止折弯擦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