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5229.6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1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凌;李晖;张婷婷;周勇;何佳宁;吴维清;李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0525;H01M2/34;H01M2/32;H01M2/22;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王运佳;张向琨 |
地址: | 8100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组件 电极单元 正极极片 壳体 负极极片 第一侧壁 顶盖组件 二次电池 绝缘带 容纳腔 最外圈 本实用新型 卷绕式结构 紧密贴合 密封连接 扁平状 电连接 隔膜 收容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壳体、顶盖组件和第一绝缘带。电极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单元,电极单元具有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设置于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电极单元为卷绕式结构且为扁平状,电极单元的最外圈的负极极片位于最外圈的正极极片的外侧。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和容纳腔,电极组件收容于容纳腔,壳体与正极极片电连接,顶盖组件密封连接于壳体。第一绝缘带位于电极组件与第一侧壁之间,且与电极组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用于收容电极组件的壳体,现有的壳体通常与电极组件的正极导通,使壳体保持较高的电位以防止腐蚀。然而,壳体带电后会增大二次电池的短路风险。例如,在装配二次电池的过程中,会在电极组件的外表面残留金属异物;而电极组件在工作过程中膨胀并在循环后期挤压壳体,此时,金属异物容易刺破电极组件的隔膜,并将电极组件的负极与壳体连通,从而造成短路,引发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降低短路风险,提高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壳体、顶盖组件和第一绝缘带。电极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单元,电极单元具有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设置于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电极单元为卷绕式结构且为扁平状,电极单元的最外圈的负极极片位于最外圈的正极极片的外侧。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和容纳腔,电极组件收容于容纳腔,壳体与正极极片电连接,顶盖组件密封连接于壳体。第一绝缘带位于电极组件与第一侧壁之间,且与电极组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于负极集流体两个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沿平行于电极单元的卷绕轴的长度方向,第一绝缘带的端部超出负极活性物质层。
电极组件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第一绝缘带的端部不超出端面。
第一绝缘带包括基体和粘接层,基体通过粘接层粘贴于电极组件的外表面。
基体的厚度为10μm~50μm,弹性模量为1Gpa~6Gpa。
粘接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粘接层的粘接强度大于0.05N/mm2。
二次电池还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保护构件,保护构件将电极组件和第一绝缘带与壳体隔开
电极组件的外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为平整面并且位于电极组件沿厚度方向的端部,第二表面连接于第一表面并且位于电极组件沿宽度方向的端部。第一侧壁位于电极组件沿厚度方向的外侧,第一绝缘带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一侧壁之间。
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带,第二绝缘带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表面紧密贴合,且第二绝缘带与第一绝缘带一体形成。
第一绝缘带的面积与第一表面的面积之比为75%~95%。
电极单元为多个且沿厚度方向排列,各电极单元沿宽度方向的端部具有窄面,第二表面包括各电极单元的窄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将第一绝缘带与电极组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可以减少电极组件的外表面附着的金属异物;再者,当电极组件膨胀时,第一绝缘带能够将第一侧壁和电极组件隔开,从而避免金属异物刺穿隔膜,防止电极组件与第一侧壁电连接,降低短路风险,提高绝缘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一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电极组件和第一绝缘带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5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卷绕机的无内夹错位卷针及其机构
- 下一篇:电池卷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