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桥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63860.2 | 申请日: | 2019-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4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民;胡军;吕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预应力 桥墩 结构 | ||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桥墩结构,包括桥墩主体、承台主体和预应力筋,所述桥墩主体的底部设置于承台主体上,所述预应力筋的数量设有若干个,且预应力筋从上至下贯穿桥墩本体和承台主体,所述预应力筋的底端与承台固定连接,桥墩主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桥墩主体的顶部中央位置设有桥墩顶帽,所述桥墩顶帽为圆柱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桥墩结构,通过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可以使桥墩主体在荷载作用前预先受压,从而提高桥墩主体承受荷载时的抗拉能力,防止或延迟桥墩主体裂缝的出现,并增加整体结构的刚度,有利于提高桥墩主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桥墩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构件受外力荷载作用前,先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地对它施加压力,由此产生的预应力状态用以减小或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即借助于混凝土较高的抗压强度来弥补其抗拉强度的不足,达到推迟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的目的。以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因以张拉钢筋的方法来达到预压应力,所以也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的说,使混凝土在荷载作用前预先受压的一种结构。预应力用张拉高强度钢筋或钢丝的方法有两种:(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放松钢筋两端;(2)后张法。即先浇灌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再张拉穿过混凝土内预留孔道中的钢筋,并在两端锚固。预应力能提高混凝土承受荷载时的抗拉能力,防止或延迟裂缝的出现,并增加结构的刚度,节省钢材和水泥。
目前在桥梁施工中,桥墩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截和车辆活载传至地基的亚筑物、桥台设在桥梁两端。桥墩的作用是支承桥跨结构。很多桥墩的上部桥台结构都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材和高强度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抗裂能力强、抗渗性能好、刚度大、强度高、抗剪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好的特点,其抗压强度高,提高了结构承载能力。
但是,现有的技术中,都是在桥墩的上部桥台结构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而桥墩本身并没有设置预应力结构,其桥墩主体承受荷载时的抗拉能力有待提高,以便防止或延迟裂缝的出现,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桥墩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桥墩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预应力桥墩结构,包括桥墩主体、承台主体和预应力筋,所述桥墩主体的底部设置于承台主体上,所述预应力筋的数量设有若干个,且预应力筋从上至下贯穿桥墩本体和承台主体,所述预应力筋的底端与承台主体固定连接,桥墩主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桥墩主体的顶部中央位置设有桥墩顶帽,所述桥墩顶帽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桥墩顶帽圆周的外侧与桥墩主体的顶部之间形成环状结构的角槽,所述预应力筋的顶端活动贯穿至角槽内,且位于角槽内的所述预应力筋上螺纹安装有螺母;
所述承台主体的内部设有放置腔,且放置腔位于预应力筋的内侧,所述放置腔内活动设有钢筋混泥土块,所述放置腔内设有若干个预应力弹簧,所述预应力弹簧的顶端与钢筋混泥土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弹簧的底端与放置腔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桥墩主体的底部浇筑固定有钢筋混泥土柱,所述钢筋混泥土柱的底端活动贯穿至放置腔内并与钢筋混泥土块通过浇筑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桥墩主体上设有预留孔,所述预应力筋的上端活动贯穿预留孔。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筋的下端浇筑固定于承台主体的内部,所述承台主体的底部设有限位钢块,所述预应力筋的底端延伸至承台主体的底侧并与限位钢块通过锚固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腔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导向槽,所述钢筋混泥土块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两个限位导向槽内并与两个限位导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腔的顶部内壁上设有柱形孔,所述钢筋混泥土柱活动贯穿柱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63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危重病人约束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撞绿化侧石结构